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走入基因-1
因看作是一个界限分明的独立遗传单位,甚至到本世纪50年代初人们在对基因的化学本质(核酸)及DNA双螺旋结构有了明确认识后,仍然认为基因是不可分的基本遗传单位,如同当初人们认为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一样。

    这种观念直到1957年才得到纠正。

    着名遗传学家本泽尔在经过10年艰苦工作,取得了三大发现后提出了全新的基因概念,于是彻底冲破了经典基因不可分的观念。他认为:(1)作为基因的单位,可以精确到单核育酸或碱基水平,称为突变子。(2)作为交换单位,同突变单位一样,仍以单核计酸为基本单位,称为互换子。(3)作为功能单位,基因也是可分的。本泽尔的功劳不仅在于提出了全新的基因概念,而且把“基因”作为一种概念引入到遗传学实验中来了。本泽尔把突变子成互换子像绘制染色体图一样排列在基因图谱上,这是遗传学上一次从宏观到微观的飞跃。

    1969年,夏皮罗等人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乳糖操纵子并使它在离体条件下转录。证实了一个基因可离开染色体而独立发挥作用。1970年,梯明发现了仅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逆转录病毒,提示遗传物质不仅仅是DNA,也可以是RNA,从而使中心法则内容得到扩展。

    时隔20年后的1977年,人们又在猿猴病毒(SV。)和腺病毒(AdV)中发现某些基因中存在内部间隔区,间隔区的顺序与基因所决定的蛋白质序列没有任何关系——这使科学家们大吃一惊。随后,基因的这种可分割、不连续的现象在酵母tRNA基因、果蝇的n3NA基因、人的胶原蛋白基因中也得到了证实。这样基因的概念中又多了一项新内容:

    基因结构具有不连续性。因为这是生物界尤其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便于称呼,人们把这种分裂基因中能实现遗传信息表达的部分称为外显子,而不表达部分称作内含子。

    1980年法国科学家斯洛宁姆斯基在酵母线粒体DNA的研究中证实,一个基因的内含子可能是另一个基因的外显子,也就是说,内含子也可能是具有功能的,剪接酶并没有把它们带到死亡中去,生物界中DNA的所有成员可能没有废料。

    与基因分裂或不连续性的概念相反的是基因的重叠性。1977年桑格等在噬菌体甲174DNA中和1978年菲尔斯等在SV40DNA中均发现了几个基因共用同一段DNA序列的情况。

    虽然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并不普遍,但至少说明基因确实存在着阅读框架的重叠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的“节约”原则。

    对经典的、近代的以至现代的基因概念的挑战还不止这些。比如,一个基因一个多肽假说,在相当长的时间被证明是正确的,可是近年来发现一些基因绝不产生任何蛋白质或者多肽,而仅产生RNA,各种tRNA、rRNA基因就是这样。因此人们只有加以补充:

    基因的功能在于决定蛋白质或核酸。但是这仍不能解释一些事实:DNA中确实存在一些片段,它根本不产生任何物质而仅以位置或结构起作用。例如,操纵区和启动区,它仅起识别蛋白质(酶)的作用,由引来开放或关闭它“下属”的活动。而另一些基因,如假基因,眼下甚至还看不出有什么作用。这样就很难从产物上给基因下一个统一的定义。

    本世纪对年代末,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基因可以在染色体及染色体外的DNA之间往返“飞行”。其实这种基因的跳跃现象在50年代初就被一位女科学家麦克琳托克在研究玉米组织分化现象时发现,只不过她的发现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已。随后不久基因跳跃现象又在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中得到了证实,这样人们才充分意识到基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医学家们还进一步设想或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基因的革命简介 >基因的革命目录 > 第二章 走入基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