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今古茶诗上-1
荈赋
灵山惟岳①,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②,农功少休,偶结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③,挹彼清流。器择陶简④,出自东隅。酌之以匏⑤,取式公刘⑥。
惟兹初成⑦,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杜育〕?—311字芳叔。西晋襄城郡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人。永兴中304—305,拜汝南太守。永嘉中进右将军,后为国子监祭酒。永嘉五年311,京城洛阳将陷时,死于难。有集二卷。
〔题解〕陆羽在《茶经》里列举古代六首咏茶诗词歌赋中,除南朝宋鲍令晖的《香茗赋》是咏茶的文学作品之外,其余几篇只是在作品中有咏茶的词句。在今存的中国古代茶文学作品中,杜育这篇《荈赋》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一首吟咏品茗意境的优秀作品。它以俳赋形式和典雅、清新、流畅的语言,写出了结伴同游秋日茶山的农夫们采茶、制茶和品茗的优美意境。
〔笺注〕①灵山惟岳起六句:描写茶园所处天时、地利的生态环境。茶园秉承天地钟爱,为沃土甘霖,灵秀之气所孕育,虽时至初秋,仍显葱翠碧绿,充满勃勃生机。
②月惟初秋起四句:作者写,在初秋之日,趁农事闲暇之时,邀请好友结伴同游茶山采茶、制茗的情景。
③水则起二句:点明烹茶水品,是取茶山脚下岷江中之清洁活水。
这正如唐代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所言:“烹茶于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岷江在四川省中部,又名都江、外水汶江,源出岷山北部的羊膊岭。
④器择陶简起二句:是谓在调制茶汤时,是选择浙江越窑所生产的精美陶器。以巴蜀对越地而言,故称“出自东隅”。《荈赋》对制茶、煮茶的具体方法未明点,按《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于瓷器中,以汤浇覆之。”
⑤酌之以匏:匏,《说文·包部》按:“匏属葫芦科,学名与瓠同。
盖与瓠同种,而微变者也。”:“瓠之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俗言之就是:“葫芦瓢无柄者曰瓠,有柄者曰匏。
⑥取式公刘:公刘,是古代周部族祖先,相传为后稷的曾孙。在其豳邑其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彬县一带都城营建宫室落成庆典,盛宴臣下、宾客时,以“匏”为酒具,相庆豪饮,称之为“酌之以匏”,并相袭定为国宴礼仪方式见之于《诗·大雅·公刘》。古代公刘“酌之以匏”的饮酒方式,对后世影响较深远,多有仿效者。
⑦惟兹初成至结句:是言腴含甘霖玉露的香茗。经煎煮后茶汤所呈现的景象:较粗的茶末下沉,较细的茶之精华部分浮在匏瓠之面,白色沫饽,胜似春雪,灿若初春阳光;其味鲜爽,芳香四溢。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①并序
余闻荆州玉泉寺②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一作鸭。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热,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迭,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③,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