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1
的目光来看待1200年前陆羽所倡导、推行的煎茶法和为其配套的系列茶器,也许会觉得陆羽搞的这一套饮茶法太繁项了吧?难道饮茶也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吗?殊不知,陆羽从童年时代起,几乎把他大半生如果说不是以其毕生精力的话的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茶学和茶文化事业。他潜心研究茶学,推行陆氏茶,着述《茶经》,制造茶器,是中国茶学史、茶文化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在历史上曾极盛一时,闻名遐迩。如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中说:“楚人陆鸿渐羽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陆羽在《茶经》里所记载和倡导的饮茶系列茶器,大多数一直延续使用到明朝初年。真可谓是:鸿渐不愧为茶仙,独领茗韵数百年。
四、若冰类玉的越瓷茶碗唐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陶瓷成就的基础上,唐代陶瓷业亦随着经济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而蓬勃发展起来。由于唐代自开元以来饮茶风习的兴起,茶具的制造随着陶瓷业的飞速进步而愈益精美。这一时期的茶具,以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的邢窑白瓷逞相争辉媲美。
唐代的越窑,又称越州窑。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市唐时其辖境包括会稽、萧山、山阴、余姚、剡县、上虞等县,以绍兴、萧山、上虞、余姚一带构成了越窑体系,是中国陶瓷业的发源地,青瓷生产已达2000余年。在唐代越窑青瓷达到了鼎盛时期,至北宋后期开始衰落。
唐代伟大茶人陆羽,在潜心研究茶学的同时,也对当时各地生产的风格与质量各异的茶具做了鉴评对比。陆羽在《茶经·四之器》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还对各地瓷器宜茶之比较说:“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宜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中唐诗人韩偓在《横塘》一诗中亦有赞越瓷宜茶之诗句:“蜀纸麝煤添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
我们从陆羽对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越青瓷、邢白瓷茶碗,其质量都是非常精美的。越瓷青绿,釉色翠润,如冰似玉,邢瓷白釉蕴银,光洁如雪,质地优良。毕竟越瓷茶具更胜一筹。由于其釉色青翠,造型典雅,装饰瑰丽,颇受当时茶人和文士们的喜爱,诗人们以优美的诗句来赞誉越瓷茶具的精美绝伦。
唐代中期诗人陆龟蒙有《秘色越器》一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杯。”由于越瓷工艺高超,形似“功剜明月”釉如“千峰翠色”,自唐宋以来即成为宫廷贡品。如唐代中期诗人徐寅在偶获一件精美的贡品秘色茶盏之后,欣然作《贡余秘色茶盏》诗曰: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
中山竹叶初醅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秘色,是谓瓷器上的青色釉彩。宋德林《候鲭录》六:
“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镠①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由此可见秘色茶盏为宫廷专用贡品,更被视为越瓷中的稀世之珍。
〔笺注〕①钱镠852—932字具美,小字婆留。唐末临安今杭州市人。
少任侠,率乡兵镇压黄巢起义军,归董昌为稗将。昌反,镠执之,昭宗888—904拜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赐铁券,拥兵两浙,旋封越王,又封吴王。唐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