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1
》中引文为“器择陶拣,出自东瓯。”这两句诗说明,来茶山的品泉者,当时不仅已使用陶瓷茶器,而且是选择“东隅”所产的精美茶器。因品泉者所在的岷江之滨的茶山,是在四川省北部境内,从方位上讲,对越窑按:西晋时,今之浙江省上虞县、余杭县和绍兴市均已生产精美青瓷,习惯上称为“越窑”系而言称其为“东隅’。

    杜育《荈赋》中所说的茶器,并非是越瓷茶碗盏,而是越窑出产的罐或壶之类的冲茶器。这是从“酌之以匏”匏,即是以无柄的圆形葫芦瓢当茶盏,或以类似其型的木制茶碗,“取式公刘”两句中得出的结论。品泉者在茶山的制茶、饮茶方法、方式,看似“末茶”饮法,即将采摘的鲜叶,以火炙干,捣成碎末,随投入越瓷容器之中,再以沸水冲覆,调制成清醇芳香的茶汤;然后,品泉者仿效古代公刘的饮酒方式来饮茶。

    公刘是周部族祖先,在豳邑其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彬县一带都城营建宫室落成庆典时,盛宴臣下、宾客,以“匏”为酒具,相庆豪饮,称之为“酌之以匏”,并定为国宴礼仪方式见之于《诗·大雅·公刘》。古代公刘“酌之以匏”的饮酒方式,对后世影响较深远,多有仿效者。

    杜育在《荈赋》中写西晋时的品泉者,未用陶瓷茶盏来饮茶,并不意味着当时没有精美的陶瓷茶盏,而只是表明趁闲暇秋游茶山的人们雅兴豪情颇高,十分精于山泉茗饮之道,人们既选用精美的越瓷茶器来调制茶汤,又以古人尝用以饮酒的“匏”代替茶盏一是着意在创造一种既有乡土风情,又有典雅、豪放、深邃的品茗意境。

    《荈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第一首茶诗,杜育是第一个写使用陶瓷茶器饮茶的作者,因此,可以说他在中国茶学、茶文化史上占有继往开来的显着地位。

    〔笺注〕①杜育:小传略详见本书第四章《茶圣陆羽下》——《中华茶文化一代新风的开拓者》笺注③。

    三、陆羽制茶器与开创一代茗饮新风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一提到茶器茶具,往往只理解为日常生活饮茶使用的茶壶、茶碗或茶盘、托盘等,而连茶叶盒罐、筒、暖水瓶、烧水壶等,也不列入茶器之列,这是同现代人饮茶风习改变,对典雅的民族茗饮文化逐渐淡忘有关。

    那么,完整的茶器具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按陆羽《茶经·四之器》所云,凡是直接用于煎茶、饮茶或与之相关的一切器具都属于茶器范围。历史上茶器具配套件数最多时,莫过于唐代了,陆羽《茶经》里共列出二十四件。其中一部分是他本人亲自设计制造的,从而形成了一个最完整的茶器系列。这是同茶圣陆羽在唐大历年间《茶经》问世前后所倡导和推行的“陆羽煎茶法”或称之为“文士茶”相适应的配套茶器具。

    陆羽《茶经》里所列烹饮茶使用的主要器具有如下种类:

    1.风炉:煎茶风炉为陆羽亲自设计,以铜铁铸造,上有三足、两耳、三个通风窗孔和底部透火灰孔隙,其形如古鼎状。这种风炉不仅设计精巧,还在炉体和三足上铸有寓意深刻的铭文、卦象与图象详见本书第十章《茗事典故》中《煎茶风炉上的铭文典故》。

    2.鍑或作釜:煎水容器,以生铁铸造,或以陶瓷、石料为之。精美的鍑为银质的,不仅“雅丽、至洁”,且可用之恒久。

    3.交床:是以熟铁制作的十字形支架,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4.茶碾:用以将事先在文火上烤炙好的茶饼或茶碾成粉状茶末。《茶经》里记载的茶碾,是以桔木或以梨、桑、桐、柘木制成。其碾内槽是圆的,外形是方的;内圆是便于碾轮之运行,外方是防止倾倒。并规定了轮、轴等之具体尺寸规格。另外,还要一个扫拂碾中细茶末的小工具,是以鸟翅羽翎制成的,名叫“拂末”。后来的茶碾,多以铜铁制成;贵重的也有以金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