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茶圣陆羽上-1
在不堪忍受,“舍主者而去”,来到社会生活之中,由于他为人善良耿直,疾恶如仇,我行我素,亦曾受到世俗的忌恨,遭到社会和达官显贵的白眼,致使陆羽的内心世界充满孤独、凄苦、彷徨、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几乎达到了难以自控的程度。
陆羽求名时所占《蹇》卦的意思是险阻,是蹇难;但在繇辞和象辞中又充满辩证关系,有时遇险阻而应止,有时遇蹇难却要进,难可转易,险可化夷。陆羽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并没有向蹇难的命运屈服,而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地对来自多方面的艰难险阻进行博斗之后,才逐渐地走上了光明坦途,从而得以完成他从事茶学研究,推行茶礼、茶艺,着述《茶经》的平生夙愿,在人类的茶学史上创造了永不泯灭的光辉业迹,垂范青史,亿万斯年。
六、古文献里隐现的童僧陆羽法号陆羽三岁时——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在竟陵县城石桥下苇塘水滨,由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至天宝三载或四载744—745离开寺院,陆羽在龙盖寺智积的扶育下,度过了人生的童年。对于陆羽这十年左右时间的经历,在古籍上所载的几份陆羽简传和陆羽的《自传》,以及今古一些茶书上都作了大体相同的记载。
但对陆羽在龙盖寺这段生活经历的身份,古文献上的几份陆羽小传及陆羽《自传》的记载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陆羽在寺院里生活的十年,究竟是俗家子弟?还是佛门弟子呢?
这不仅在几份陆羽传记上没有明确的一致看法,而在中外一些茶书上也是莫衷一是,持有异议的。
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中《陆羽得姓氏》一文中所载:“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弟子。”文章以下部分是记载陆羽占卜得名情节这“育为弟子”在概念上是不很明确的,也可解释为:智积准备将陆羽培育成“佛门弟子”,并未明确陆羽是否受戒,正式成为佛门弟子。
在《新唐书·陆羽传》里只提到:“陆羽,字鸿渐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全文中并未涉陆羽是否为佛门弟子之事。而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陆羽传》里,除言及陆羽姓氏之由来,同前文雷同之外,在占卜求名之前有“耻从削发”四字。这四字非常关键。这说明陆羽在占卜问名无论是其自己占卜还是智积占卜之前,在龙盖寺里已由其恩师将他削发为童僧,正式受戒出家了。
陆羽在《自传》里,写其在龙盖寺里的经历有两段是比较重要的:一是,陆羽同其恩师关于佛儒之争,陆羽说:“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复无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为孝乎?’”而结果是陆羽与智积各执儒学与佛学经典“不屈”而散。这段话写得比较明确,陆羽当时是拒绝其恩师积公令其学佛、终身为僧的严命,时年陆羽九岁,也就是天宝元年742,陆羽已能读书作文章了。
陆羽在《自传》里第二段记载是,当他不辞而别逃离寺院,进小剧团当伶人期间:“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陆羽擅自逃离寺院,当了小剧团里的演员,已丧失了作为佛门弟子,得以修成正果的机缘,非常可惜。接着积公又说:“‘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如上智积禅师所说的话是比较明确的:陆羽在龙盖寺期间已正式受戒为佛门弟子了。如是俗家子弟去当演员自然是与丧失佛门之“道”毫无牵涉的。
陆羽《自传》里从积公口中讲出的上述两段话,是同《唐才子传·陆羽传》里的“耻从削发”的语意是一致的,都说明了陆羽在龙盖寺确已受戒出家了。
陆羽如是削发受戒为童僧,那么,他除了市俗的姓氏之外,在受戒时,主持法事的禅师或法师,会正式授赐给他僧名或曰法号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