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黄 茶
产地的出厂价每公斤为1200元。

    银针茶的采制工艺:每年清明前三、四天开采鲜叶,以春茶首摘的单一茶尖制作,制1公斤银针茶约需5万个茶芽。

    其制作工艺精湛,对外形则不作修饰,务必保持其原状,只从色、香、味三个方面下工夫。经摊青、杀青、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等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特点为杀青、烘焙均以较低温度进行;杀青动作须轻而快,既适度又避免芽断毫脱;烘包发酵时用桑皮纸包裹,历时长达60小时。近几年来在工艺上又作了改革,改“杀青”为“蒸青”,提高了芽头在杯中的竖起率。

    君山银针,独具韵味,其成品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光亮,素有“金镶玉”之美称;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甜爽,叶底肥厚匀亮。

    这黄茶中的世间珍品,如若以玻璃杯冲泡,则别有一番奇美景象:当以沸水稍待落滚注入杯中时,芽头开始冲向水面,几分钟后,茶芽徐徐下沉,由横卧渐渐悬空竖立,沉浮起落,往复三次,趣称“三起三落”;气泡偶尔留于芽尖,如雀喙含珠;最后茶芽竖立于杯底,似鲜笋萌发,刀枪林立,茶形与汤色交相辉映,茶香四溢,丽影飘然。饮者在此时此际,目视杯中奇观,品尝银针鲜香,是何等赏心悦目,心旷神逸啊!

    君山银针,以其高超品质,奇异风韵,赢得了中外茶学界和品茗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评价。湖南省岳阳市茶叶公司出品的君山银针,先后于1954年、1956年参加莱比锡博览会时引起轰动,并在1956年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从而驰名中外。自1980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名茶,1983年获外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近年来出口日本、美国和港澳地区;国内如北京等大城市有少量销售。

    3.沩山毛尖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大沩山的沩山乡。沩山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奇峰峻岭,溪河环绕,芦花瀑布一泻千丈,常年云雾飘渺,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山中有唐宣宗李悦朝廷宰相裴休①修葺——武则天所建“十方密印寺”,为佛教圣地,常年香火不断,寺内鼎盛时期僧侣多达一千余人,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崇高声誉,故有“名山、名寺、产名茶”之称。这里年均降雨量达167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园土壤,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久受甘露滋润,不受寒暑侵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

    沩山毛尖的制作工艺与成茶品质: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其中熏烟是沩山毛尖的独特之处。成茶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颇受边疆人民喜受。被视为礼茶之珍品,历代名茶驰名中外,畅销各地。1986年荣获名优证书;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沩山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已着称于世,清同治年间1862—1874《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味尤佳。”“文革”中发现密印寺大佛像体内存有茶叶三十余斤,可见茶叶在佛祖中的地位,是“茶佛一味”又一生动见证。

    在建国初期50年代,毛泽东主席品尝沩山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沩山乡致谢。刘少奇主席生前把沩山毛尖作为家乡茶,款待国内外友人。华国锋同志题词称“沩山毛尖,具有独特风格”。谢觉哉、甘泗湛、周光召等宁乡籍革命老前辈,对故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六、黄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