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与文化-4
山村,在一椽茅屋中,一人作置茗而待,近旁小桥上一须翁拄杖而行,翁后一童子抱琴相随,细看侧屋,隐约中还有一人在精心烹茗。整个画面显得十分幽静。唐寅在画上题诗称:“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这也可说是此画的意境所在。
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画面无楼无室,也非围坐品茗,而只是在岩边树荫下绘一竹炉,人物有烹茗者,有作歇或观赏山景者,看来是取景茶会处于“将开未开之际”。丁云鹏的《玉川烹茶图》,是故事画,取材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嗜茶的传闻。
唐寅(公元1470~1523年),江苏吴县人,明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与唐寅是同龄、同乡。他们与祝允明、徐祯卿,被称之为“吴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两画家,又被称为“明四家”。在明四家中,以唐寅的声名最大。其画初学周臣,后来融合前人所长,自立风格,其山水极工,也擅人物、仕女;取景写物时出新意,不落陈套。据明喻政《茶集》线索,唐寅还曾绘过一幅《陆羽烹茶园》,据说是画在万历间,被喻政收进《茶集》的烹茶图,当时已附有不少题咏。由唐寅的《陆羽烹茶图》,到明末丁云鹏的《玉川烹茶图》,不难看出,在明代诸画家中,曾一度兴起过以历史上茶叶名人为题的茶事画;丁云鹏的《玉川烹茶图》,显然是效学唐寅《陆羽烹茶图》而来的。
清代的茶事画因距今时间较近,传留下来的更多,这无论是清初的“四王”(王鉴、王翬、王时敏、王原祁)“六家(四王加吴历、恽寿平),还是后来的扬州“八怪”,在他们传世的作品中,都能找到茶叶题材和有茶事器物的画作。不过,现在常见提到的,还是乾隆年间薛怀所画的《山窗清供》图。
此图清远透逸,画中有大小茶壶及茶盏各一,并自题五代胡峤诗“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一句。全图用枯笔勾勒,明暗向背层次非常清晰,富有立体感,类似现在的素描。
以茶为题材的画,不只在中国,随茶在世界的广泛传播,茶画也在其他各国流行开来。首先是日本,日本是吸收和保留我国古代文化较多的国家之一。他们从我国引进茶叶文化的时间较早,效法我国绘制以茶为题材的画也早。着名的茶画有《茶旅行》卷画、《松下煮茶图》和《菊与茶》等三幅。
《茶旅行》图,是描绘日本历史上每年从宇治运送新茶到东京进贡的十二场景。宇治到东京共480多公里,画面反映一站站迎送欢宴的盛况和礼仪。《松下煮茶图》,是日本历史上着名画家冈田米山人所作,画的中间,绘一片烟雾急泻的瀑布,下面顺着溪谷看去,是一座座相叠的远山;画面下端,在一棵大树下有一隐士正在端坐弹琴,旁边有几个人则在烹茗待332茶文化篇饮。整幅画的布局、构思、画意和风格,在我国古代的山水画和茶事画中,都能找到不少相似之处;甚至连作者的名号自喻“山人”,可能也是效法我国画家,如王绂之名为“九龙山人”、朱耷之名为“八大山人”等习惯而来的。《菊与茶》,是日本18世纪画家西川佑信的作品,画面为一静坐的绅士,前放一盆菊,画中心是一群姿态各异的美女,画的右侧,在廊下绘有茶釜和其他茶具。这画中的人物,除衣着不同处,其他甚至整个画面,也都能从我国古画中找到相同之外。于此不难看出,日本不只饮茶和业茶,其整个茶叶文化的许多方面,都能清楚地找到其出之中国的胎记。
同样,18世纪时,随饮茶在欧美的盛起,以茶为题材的画作,也陆续见之于西方各国。据美国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等介绍,1771年,爱尔兰画家N·霍恩,就曾创作过一幅《饮茶图》,以其女儿的形象,画一身着艳服的少女,右手持一盛有茶杯的碟子,左手用银勺在调和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