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艺
雅,更胜往昔,成了中外游客的云集会友之地。当今的茶馆,按其经营特色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历史悠久的老茶馆,多保存旧时风格,乡土气息比较浓厚,是普通百姓,特别是老年人的天地;二是60年代以来新建的茶室,通常采用现代建筑,四周辅以假山、喷泉,室内有鲜花、字画,并有瓜子、糖果出售,适合各阶层人士光顾;三是露天茶室、棋园茶座、音乐茶座等等,坐的是软垫靠椅,围的是玻砖小桌,用的是细瓷或玻璃透明杯,它是人们品茗约会、切磋技艺、交流思想、文娱活动的聚集地,特别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至于深受群众欢迎的流动式茶摊,现今仍随处可见,但古代那种肩挑茶担,穿街走巷式的卖茶摊,至今已很难见到了。
(朱自振、姚国坤)
茶座茶话会通常是指一种备有茶点的社交性集会,它简单朴素,既不像我国古代茶宴那样隆重豪华,也不像日本茶道那样刻板循规,通过饮茶品点,达到畅叙友谊,寄托希望,交流思想,讨论问题,互庆佳节,展望未来的目的,可谓是一种既随和又庄重的集会形式。它顺应中国人聚集一起饮茶聊天的习惯,人们借茶引言,以茶助话,因此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可谓是近代世界最流行的社交集会形式。
茶话会,这一祖国茶叶文化的奇葩,流传至今,究根追源,可以说已有千年以上历史了。据新版《辞海》注释:茶会的释义之一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会聚会,也叫茶话会”。茶话的释义是:“饮茶清谈。方岳《入局》诗:‘茶话略无尘土杂。’今谓有茶点的集会为茶话会。”所以,一般认为茶话会一词是复合历史上茶会和茶话两辞演变而成的。另一种说法认为茶话会是在茶宴、茶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摈弃了过去茶宴、茶会那些费时忘业,以及排场奢靡的历史陈迹,保留了品茗叙谊、论事的内容。两种说法虽有差异,但比较接近,认为茶话会的出现,其雏型可追溯到茶会、茶宴和茶话。
据查,茶会最早见诸于唐代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
26中国茶经言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诗中既描写了参加茶会者的神态和感受,又赞美了以茶代酒,茶胜美酒的欢乐之情。
钱起(公元722~约780年),浙江吴兴人,着名诗人,为天宝十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官居考功郎中、翰林学士之职。茶宴一词亦可见诸于他的另一首茶诗《与赵莒茶宴》: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中对茶宴与会者用茶代酒作宴的感慨之情,写得维妙维肖。
至于茶话一词的出现,比前者要晚些,首见于宋代方岳的《入局》诗。这样,如果屈指算来,茶话会这种俭朴崇实的风尚,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以后,随着我国茶叶的对外传播,茶话会这种以茶为引的社交集会方式,也慢慢扩大到世界各地,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一种重要社交方式。
在英国,18世纪时茶话会已盛行于伦敦的一些俱乐部组织。诗人波普〔AlexanderPopeA.〕曾为此写过一首赞美诗:
佛坛上银灯发着光,赤色炎焰正烧得辉煌。
银茶壶泻出火一般的汤,中国瓷器里热气如潮漾,36陡然的充满了雅味芳香,这美妙的茶话会真闹忙。
时至今日,英国的学术界仍习惯于一边品茗尝点,一边探讨学问,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这种做法,称之为“茶杯精神”或“茶壶精神”。
日本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