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漂泊中的美丽乡愁
    肖卫东

    记得1995年年底,我在书店看到一本散文集:《男人的蜕变》,作者是古清生。我翻了翻,喜欢里面的流浪的文字,就买下了,尽管当时我身上没有多少钱。

    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古兄描述的文字中,陪着他一起流浪北京。

    在当时许多人(包括我)还以吃皇粮为荣的年代,古兄却抛弃工作,背着一台286电脑闯北京,我真佩服他的智慧和勇气,从那以后我一直关注着古兄的作品。

    因为我也爱好文学,发表过一些作品,我就非常向往古兄那样的生活。后来我跟女朋友说,我也想去北京流浪写作,象古清生那样。女朋友抚摩了我的额头,说,你发烧了吧!我没发烧。97年,我离开了单位,不过没有去北京,而是南下到了广东,我的身上带着《男人的蜕变》这本书。后来,我进了外资企业,因为生存的需要,我与文学几乎绝缘了。《男人的蜕变》这本书也被同事弄丢了,而古兄笔下的北京也成了我心中的痛。

    后来,我又买到了古兄的《漂泊者的晚宴》,也很喜欢。在打工期间,它陪我度过了许许多多酸甜苦辣的日子。

    今年五月初,我终于得到了一本古兄亲笔签名的书,书名是。在我以往的心目中,古兄是以一个流浪作家的形象出现的,心想他怎么会写起吃来了。

    晚上,我坐在床上,随手翻了几页,我那迟钝的味觉细胞,被古兄灵动的文字调动起来了。恍恍惚惚的,我也随着文字的流动而在书中与古兄神游……

    在浙江,我们去杭州吃蒸味,去温州吃虾子酱、子姜芽、卤鸭舌。一天,在吃马蹄笋时,古兄美滋滋对我说“吃鲜笋是我幼时就有的喜好,幼时待在赣南的乡下,我叔叔开着中药铺,总是有人来抓药,买药酒或者无所事事聊冬天打猎。那个时候,虎是极难见到了,我总共只见过一次被打的老虎,是用红布裹了嘴巴和四爪的,四个大汉用门板抬着虎走,招摇得很。遇村子便停在村口展示一番,将门板搁在条凳上,人亦乐得为他们搬条凳,感觉谁打到老虎都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当然,人也至少要有豹子胆才敢打虎,常人的胆是不足以打虎的。好在那时候还有山猪、麂子和野鸡可供一般人打,我见过他们打的山猪,嘴尖而长,据说也是吃笋的老手。有一个瘦瘦的前辈,称其会挖冬笋,直把我的敬佩全部地俘获去了,因为冬天笋还不出头,连地表上一点点爆裂也没有,那冬笋也只能说是竹子生得大一些的芽,皆在土中。该前辈说,他是凭了经验判断竹的主根朝哪边长的,循了根去,就不愁找不着笋子。那时候,我是喜欢吃冬笋炒腊鸭,腊鸭的腊味很香,冬笋的竹青味很鲜,闻到冬笋炒腊鸭的味道,我就迈不动腿。甚至只要见到谁家门口有新剥的笋壳便要浮想联翩,就是冬笋炒腊肉也好啊。”(《好竹连山觉笋香》)

    有时我们还跑到楠溪江、雁荡山去吃。

    我陪着古兄到处流浪,去兰州吃拉面,吃羊头。在西安吃面条,吃羊肉泡馍,还站在城墙脚下吹埙,旁则有人伴以唱秦腔,其声其韵,竟至悠远深邃,好似出自千年深忧积怨的肺腑,还有绵绵的羊肉泡馍味。在平遥古城吃“外宾早点”,在临潼吃羊肉泡馍,在广东,吃清淡鲜活的菜和汤。在武汉吃热干面。在上海吃精致的烤麸。在青岛吃烤虾,在樟木溪吃丝瓜。

    当然猪肉、荠菜、外婆的腊肉糍粑也是少不了的,还吃过卤八哥。不过,在北京这个深藏不露的美食中心,我只吃过北京的湖北菜,还没吃过古兄用紫铜火锅做的菜,不晓得味道怎样。

    闲时要么陪古兄上街买蟹,要么陪古兄读《儒释道论养生》,要么去北京通州八里桥茶叶街,陪古兄买茶和聊茶。有时听听施特劳斯或“二泉映月”这样的古典音乐,有时看小桥流水、霜芦稻香的景色,还有远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味蕾上的南方简介 >味蕾上的南方目录 > 漂泊中的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