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统一的弱点
达一百二十斤(一石)当时纸尚未发明,公文都刻于竹简上,一百二十公斤的竹简大约有一个人的高度,而且自我要求,不批示完则日夜不休息,可见秦始皇的确是拚着命在工作的,这样的君王哪还有闲情去游山玩水?。

    不但长途巡幸,秦始皇也常微服出巡咸阳。

    微服出巡,显示他并不急着显示自己的权势29年他第二次巡幸时,险些在博浪沙遇刺,31年在咸阳微行时,也险些遇害可见这些行动有相当高的危险性,如果不是工作上的绝对必要,绝不会有君王想去作的何况,二千多年前的交通不发达,道路情况也不好,光是长途跋涉,已经是相当辛苦的了。

    与巡幸类似,便是有关刻石的工作。

    始皇28年,峰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始皇29年,之罘刻石,之罘东观刻石。

    始皇32年,碣石刻石。

    始皇37年,会稽刻石。

    刻石象征秦皇室的影响力,也代表秦国统治力量到达这些地区,可见秦始皇的巡幸和刻石都有其政治目的——宣扬秦皇室的公权力。

    如前所述,秦始皇巡幸的路线,大多在齐、楚两地。由于这些地区一向和中原文化的差异性较大,地方性组织复杂且较富独立性,对秦皇室的公权力也较不服从,尤其是对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统一政策,更是一点也不买账,当地的政府官员势必也深感头痛。为了贯彻中央集权的决策,也为了协助公权力的执行,秦始皇不得不以皇帝的声望,东奔西跑巡幸各地。以他在宫中庞大的工作量,加上长途跋涉的辛苦,秦始皇终于病死在沙丘的东巡途中,严格来讲,他应该是累死的。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俞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许多人喜欢把“大公无私”挂在口头上,却不知道只要有所喜好和厌恶,便不可能真正的“无私”。仁政本是儒家施政上的最高理想,但心里老惦着仁政,行事必有所偏好,有着自己的标准,便也不再是“大公无私”了。

    老子以“无为处世的最高境界,便在于将万物一视同仁,无所偏私,这是不仁,也是大仁。”

    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只是一种装饰陪衬物,无所谓的喜恶。是以天地不懂得何为仁,将万物视成刍狗,完全一视同仁,没有喜爱或憎恨。圣人也是大公无私,将所有百姓一视同仁,如同刍狗一般,也是没有喜好、没有憎恨的。

    橐音陀,禽音悦,橐龠是打铁匠用来焗火用的风箱,风箱的特色在其中间是空虚的因为空虚,所以才能蕴藏空气,任其流动而产生风力,当其摇动愈大时,风力便愈强天地有如橐龠,廓然空虚,所以才能生化万物,养育万类,因其没有任何偏见,包容并蓄,使万物万类滋生繁衍,愈来愈多,无穷无尽。

    由此而得到的人间启示,也在于为政者宜清静无为,让一切自然发展,养成自生自得的力量。多所作为,多所设施,反而容易导致失策,所以不如无为不言,谨守住心中的空虚世界,宽宏容忍来得合乎正道。

    以现代的效能主义来看,或许很难同意这样的政治理念,但老子是楚国人,楚国是幅员广大的分权式部落国家,着重的是任凭各地方自然发展,以保持其本性,人为的干预,可能带来更大的祸害。

    三国时魏人刘邵的《人物志》中,也明白指出:“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统大……。”

    以无味和五味,指的是水以无味,故甘、酸、苦、辛、咸等五味皆能与其和如果为君王的,能体会为政之平淡清静、无为,便能使百官各施其用是以统合一国的君王若宽和,天下之理反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邦大传简介 >刘邦大传目录 > 第二章 统一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