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一的弱点
的目标,对他们而言,封建制度早就该淘汰了。
秦始皇早年夺权成功,是靠本土派领袖的拥护,才有力量驱逐吕不韦等外籍政团即使他后来接受李斯进谏,再度重用客卿,但在皇廷中,仍是以本土派的领袖占有绝对优势因此面对新的政治态势,在本土派领袖们积极建议之下,虽然并不合乎秦王室现行政制精神,但秦始皇仍不得不慎重考量这件事的利害《史记》上记载: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但身为外籍政团领袖的廷尉李斯,立刻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挺身辩护:
“周王朝在实施封建制度时,也分封了不少他们的子孙,在众诸侯中,同姓宗族也占了绝大多数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同姓诸侯的亲密关系疏远了,甚而为了利害相互攻击,如同仇敌一般,周天子根本就无力阻止。
“如今好不容易赖陛下神威,天下再归一统,就更应该坚持我们秦国的新体制,将全天下分为郡县,由皇室直接统治。诸子和功臣以赋税作为奖赏便可以了,切不可再封给土地,使能够真正依法令统治,使天下无异议,这才是政权安宁之术啊!封建诸侯势必会造成日后更多灾难的。”
对现况充满自信、又长于推论思考的秦始皇,在评估双方意见后表示:
“天下已经历过太久的兵荒马乱了,人民更是深为战争所害。昔日所以会长期战乱不断,大多是诸候们为了扩张或保护他们自己的权势而造成的。
废除封建,建立中央集权
在秦始皇的决策下,“多数服从少数,下令新纳入的版图也全采取郡县制度,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郡设有行政长官的郡守、军事首长的郡尉及司掌监察权的郡监郡下设县,县设县令,并由县丞作辅佐所有百姓和各国族民(包括失权的诸侯贵族)均称为黔首(秦国尚黑,故以黑色头发作为百姓之称谓),地方官吏均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并统理,形成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
本土派的军事将领们,由于长期进驻在各诸侯国中,使他们实际地感受到各国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尤其组织松散又复杂的齐、楚两国,更是他们所无法了解的。
实际进驻异乡,也使这些领袖们真正体会到,中央与地方间的距离将造成统治命令贯彻上的困难尤其是遥远的齐、燕及荆楚,在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当时,想强行贯彻法治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还是保持半独立的封建制度,较能有效地统治并管理这庞大又复杂的地区。
这些本土派领袖的父执辈,又正好是商鞅变法下的牺牲,为了有效集结国力,他们传统的地位和权力都被剥夺了,包括自己家族原拥有的军团,也被并入国家的武装部队中。因此虽然在习惯上,他们常能服膺于秦王室强有力的领导,但他们对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制度,可是一点儿也不热衷的。
其实,这些本土派领袖的亲身体验,有不少很值得新政府在下决策时用以作调整思路的重要参考只是这些长年驰骋沙场的老将,本身论理思辨的能力太差,又不善于说明自己的看法,因此他们提出的论点,仍脱离不了传统的常识,这种政治立场也和他们自我的直接利害关系太近,对于一向长于合理性思考的秦始皇,自然是没有丝毫的说服力了。
以李斯为首的外籍政团,基于他们对传统封建制度的失望,以及对秦国新法制的过份热情,使他们对眼前政治环境的急速变化也有了盲点。虽然他们个人的权势几乎仰赖于秦始皇的信任,但在秦国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下,他们是可以真正拥有实权的经营层,因此保有现行体制才是他们真正的利益。李斯等人反对封建制度的论点,其实也不见得完全是客观的。
童年期由邯郸回咸阳后,秦始皇便一直未曾出国,因此对齐、楚等国的距离遥远和复杂性,是无法亲身去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