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章1908年,比切姆公寓-1
位。这场梦想中对话的描写手法精练,是她这年龄其他的人难以做到的,说话人的手势和动作描写虽然只有潦潦几笔,却出神入化,生动逼真。

    这位女店员一直遐想着,直到梦见自己嫁给那位富有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家,房间里生着炉火,四处摆满鲜花,还有一个法国女仆替她系上帽带,等等。罗莎贝尔的实际环境在梦中隐去,因此故事同时在三个时间层次上展开:在店里,在卧室,在想象中婚后的家里。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还有第四层时间:罗莎贝尔的白日梦突然让人感到与公共汽车上那位女孩子的梦相同,当时那位女孩口中念念有词,正在蘸着口水,翻着书页,读着《安娜?隆巴德》中那些“炽热的、恣情纵欲的夜晚”。

    这种笔调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段无可奈何的描写,作者自己出现了,有点笨拙地发了一点议论,谈到那“悲剧式的乐观常常是青春唯一的遗产”。

    可以肯定这故事写于1908年。凯什琳早期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直接来源于实际体验的迹象,不管其中包含了多少幻想。

    她怎么处置这些作品呢!伦敦的一家报纸确实刊载了《奥琪》,但这似乎是绝无仅有的。玛格丽特知道凯曾尝试给惠灵顿的一家报纸撰写“新闻通讯”,但不记得曾有来自伦敦方面的退稿。如此看来,凯什琳在伦敦比在桑顿时还要孤独,她只是一位住在寄宿公寓里写作的女孩,独自挣扎着企图发现一种文体,却不知何处去寻找所有年轻作家都需要的批评指正。

    她的困难不仅在于自己是一个消息闭塞的殖民地人,一个消息闭塞的音乐家,还在于她发明的那种文体。她不是天生的小说家,没有什么可以给图书出版商。虽然在爱德华时代伦敦发行的杂志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但只有书才算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凯什琳?比切姆绞尽脑汁想要创作的并不是那种戏剧家称作“窗帘”的、杂志上刊载的小说或威尔斯和吉卜林式的小说——她更喜欢窗户本身。编辑们想要情节,还要有幸福的结局,她的目标却在别处——强调所谓的小事情,正如她对加纳特说的那样,“让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当时在英格兰这样一种短篇小说是没有的。也没有凯丝?比切姆能施展一二的天地,就像在都柏林年轻的詹姆斯?乔伊斯①无处施展才华一①《安娜?隆巴德》,是1901年在伦敦出版的一本黄色畅销书。——原注①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小说家,代表作为。——译注样。

    爱德华时代无论哪一种期刊都是绅士们阅读的杂志——《玉米堆》以及《海滩》等都散发着一种港口和皮椅子的气味,这会使凯什琳立即联想到它们属于父亲在惠灵顿的俱乐部,属于那个有着公认的生活态度、人生观的世界,阿诺尔德?本涅特②就可以很好地描述一番这个世界的面目。

    1908年四月,本涅特在一份小小的叫作《新时代》的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周刊上撰文说,“在任何‘世界强国’中,包括美国在内,英格兰的期刊是最愚蠢幼稚的”。《海滩》和《铁圈球杂志》“毫无希望”,刊登的只是一些“随手捡来的最差劲的小说”,《玉米堆》则代表了“不列颠民族性中最糟糕的东西,像一个从外交部退休的小官员那样四平八稳,空虚乏味。把一期杂志从头看到尾也找不到一丝半点有意思的话。”两年后,在伦敦发行了一份引人注目的“纯文学报纸”,主要刊载文学新作。知道此事后,本涅特宣称“在英格兰这将是一件新奇的事”。

    那些体面的周刊《雅典娜神庙》《观察家》《民族》等几乎不值得一试,它们全都属于凯什琳希望逃避的那个世界;而那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①还没有创办《英语评论》,直至1908年12月,他才“怀着在英格兰给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以一席之地”的目的创办了这份刊物。

    尽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曼斯菲尔德传简介 >曼斯菲尔德传目录 > 第4章1908年,比切姆公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