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节 青春的沦陷
    无论人间是否总是存在quot;可爱的手quot;,无论友谊能否地久天长,人的个性却倾向于始终如一。个性是人的命运,而quot;学校和家庭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抹煞我的个性quot;。

    但是,不管怎样青春却无法抹煞,无论如何它总要崭露头角。正是在中学后期,在准备报考大学的过程中,卡夫卡经历了本章开头所述的那场柏拉图式恋爱。

    与塞尔玛·珂恩的那场恋爱,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在那场精神恋爱中,卡夫卡显示出了他血液中quot;洛维家族quot;的气质,表现得纯真、温柔而敏感。20多年后他写道:quot;作为一个男孩,我保持了纯洁,对性爱没有兴趣,不像现在……引起我注意的,只是不惹人注目的事情……例如,大街上我眼里那些最美、穿着最漂亮的女人,多半并不是好女人quot;。Ernst Pamare of Reason:A Life of Franz Kafka,P.75.卡夫卡与胡果·贝尔格曼同窗12年,无话不谈,唯独不涉及性的问题,也反映了他这方面的气质。

    然而,人虽非野兽,但也并非天使。每个人的天性中既有纯真的东西,也有着相反的东西。尤其是,卡夫卡早年的不幸使他容易为quot;肮脏quot;所污染,而在一个quot;肮脏quot;的世界上,他更是难以避免遭受污染的命运。在他的青少年时代,欧洲正蔓延着世纪末的颓废情绪,资本主义正在走入全面的大规模消费时代;人们对性与爱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消费眼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上,尤其在当时像熟过了头的苹果一样正在走向腐烂的中欧,尤其在布拉格这纷乱、冷漠、而又潮热的quot;童床quot;上,一位正值青春期的男孩,不管怎样都会受到重大的冲击,他自谓的纯洁也值得打上某种问号。

    事实正是如此。大约就在与塞尔玛·珂恩那场精神恋爱前后,据卡夫卡回忆,在关于性欲的问题上,quot;肯定不会比十六岁大出多少quot;的他,与父亲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冲突。根据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晦涩的表述,后人大致可以揣想事情的经过。一天傍晚,在与父母一道散步时,他用与父亲谈话时惯常的冷淡语调,带点结巴,责备父母没有及时对他进行性欲ABC的启蒙教育,以至quot;一直让我懵懵懂懂,因此不得不由同学来关照我quot;。卡夫卡说,他当时还撒了一个谎,声称由于性启蒙的延误,他quot;曾濒临过莫大的危险quot;。而撒谎的动机,据他说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二是为了对父母进行报复,此外也许还想诱使父亲作出某种回答。结果,曾经身为奥地利中士的父亲果真作出了某种回答,但是却粗野得可怕,quot;坦率得出人意表,带有某种原始时代的色彩,……又具有现代人无所顾忌的特色quot;。据卡夫卡称,quot;这是符合一个饱食终日、四体不勤、永远内省的孩子春情萌发时的心理的,然而我的外表的羞耻心却因此而大受伤害,或者说,我以为它必定大受伤害quot;。在总结这一事件的时候,卡夫卡quot;怨毒quot;的言词直指父母双亲(也许更多地指向母亲),对他自己命运的逻辑作出了某种阐述:……至于您在结婚以前可能也会给自己出过类似的主意,这在我看来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就这样,您身上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尘世的污秽。而您却用几句赤裸裸的话语,将我推入了这种污秽的泥潭,仿佛我命中注定活该如此似的。倘若世界上只由您和我组成(我很容易这样想象),那么,这个世界的纯洁便以您而告终,而由于您的劝告,污秽便随我而开始。《卡夫卡小说选》第549页。

    其实,问题深刻的症结并不在父亲身上,正如我们指出过,父亲不过是生活的quot;代表quot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狱里的温柔简介 >地狱里的温柔目录 > 第五节 青春的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