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落下脚跟
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已经成为人类文学经典的作品,尽管对笔下的富人持无情揭露与严厉的批判态度,却并不一定就是站在了穷人一边。比如,作者是坚定地站在quot;金陵十二钗quot;那些贵族富女一边的,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可恨可杀的一面写得淋漓尽致,然而其描摹中占据上风的情感倾向,还是将其视为可爱可叹甚至可敬可惜的巾帼英雄。

    把穷人当主角,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写作品,从1949年到1976年,在内地是从事文学创作的ABC。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85年以后,虽然文学新潮涌动,但当时形式上的突破,即所谓文本颠覆,给人的印象压过了选材上的穷富问题--无论是刘索拉笔下的quot;别无选择quot;一群,还是徐星笔下的quot;无主题变奏quot;一族,角色虽新,甚至论悖逆精神颇为富有,在物质金钱层面上也还属于囊中羞涩--1992年以后就不一样了,写富人、富人写、给想富的人看开始风行起来,而这也绝非空穴来风,大多并非向壁虚构--内地确实开始出现自1949年后拥有个人财富量令人咋舌的一个小群体。而尚未能拥有那么多个人财富的绝大多数人群里,不少人也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以个人财富为成败荣辱标准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中学生填写表格,遇到quot;成分quot;一栏,问家长:quot;咱们家什么成分?quot;告曰quot;贫农quot;,或quot;城市贫民quot;,这在1949年到1978年之间,一定会引出自豪感,在1992年以后却反而引出了浓酽的自卑情绪--quot;咱们家怎么会不是富农呢quot;、quot;爷爷当年为什么不是资本家quot;。在这样的社会心理背景下,出现慕富、颂富、渴富、媚富的文学艺术浪潮,出版者格外积极地quot;卖富quot;,消费者以此quot;先从心理上富起来quot;,买卖双方互动激励,一时形成繁荣局面,说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宿命,也不为过。

    所以,与其说是一些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出了问题,不如说是我们社会还没有调整好价值观念,没有解决好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特别是在获得财富的起点上和过程里都不够公平的这个至关重要的、笼罩着一切的大问题。关于穷人与富人、精神与物质、道德与利润……人们的认知上出现了大混乱,quot;福布斯quot;对每一年度世界首富的排名,比quot;格莱美quot;对流行音乐的排名或quot;奥斯卡quot;对商业电影的排名,在内地似乎更为人津津乐道。2000年报纸上又开始了关于quot;知本家quot;的宣传热潮。据说最能利上生利的本钱已经不是quot;资本quot;而是quot;知本quot;,因此进入尖端学府掌握尖端科技拿个尖端学位谋个尖端科技的营生,对于正培养着子女的父母,还包括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成为了既紧迫而又持续焦虑的人生职责--可是,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却又在大张旗鼓地实施为中小学生quot;减负quot;,往往是同一张报纸的这个版面上在宣传quot;减负quot;,那个版面上却在揄扬要成为quot;知本家quot;才叫有出息。两种话语之间尚不能圆成一个逻辑,存在着理路上的明显龃龉,到现实生活里,则就我所知,许多的家长宁信quot;知本论quot;而不大认同quot;素质教育论quot;,学校减掉的quot;负quot;,他们偷偷再加上去,甚至抱着quot;别人减了我加了,孩子考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跻身知本家行列的几率必然增高,岂不便宜大大的!quot;一些课余去搞quot;家教quot;的大学生就告诉我,现在quot;家教quot;的卖方市场反而看好,正是提高酬金的大好时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心灵体操简介 >心灵体操目录 > 落下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