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
董作宾已流亡台海孤岛“殉葬”,著名的乌龟壳——“大龟四版”已用之完毕,“鸿蒙”已被凿破,眼下已是江山易主,主客颠倒。“拍案叫绝”的时代已成过去,历史的进程自然要换作“拍案叫骂”的时代了。深受辩证唯物论精神启蒙,并“真明白了做人和做学问的意义”,天降大任于是人,舍我其谁的郭鼎堂君,焉能不成为一个颜色突变的“妙人”哉?
国共两党分别控制台湾与大陆之后,台湾的知识分子在渐趋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开始写一些回忆与总结性文章,而大陆知识界在连绵的政治风暴中,也在鸿篇巨制地书写思想汇报与政治检查。二者的不同正如美籍华人史家唐德刚所言:“台湾学者是唱戏抱屁股——自捧自;而大陆学界则是对着镜子喊王八——自骂自。”此谓话糙理不糙,一针见血。1966年4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扩大会议在京举行,时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在听了文化部副部长石西民所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报告后,曾痛心疾首地检讨并当场宣布说:“几十年来,(我)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一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学好毛主席思想,没有用毛主席思想来武装自己,所以,阶级观点有时候很模糊”,因而,就应该全部烧掉。最后,郭氏“很惭愧”地说:“事实上很多农民学毛主席著作比我们任何人学得都好,比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学得好得多。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夸夸其谈的什么哲学家、史学家、什么家,简直不成家”,可谓狗屁不如。
郭氏一番自我作践并把自己当成一个地地道道“小贱人”的发言,通过媒体辗转传到台湾后,再度引起了学术界震动,许多学人为之摇头叹息。此时“妄人”董作宾已死,无力再作评论和摇头叹气了,而尚活在人间的李济则于愠怒中提出了公开批评,认为郭是个“才子”,“天分很高”,但是“没有自信”,之所以没有自信,是由于在做学问上缺乏“自约”的精神。后来李济给郭氏的为人为学作了一个总结式的评价:“郭是一个天分很高的才子,可惜就是没有骨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