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所有故事都是真的”
为了写这本书,我们采访了许多苹果公司的前董事、前高管以及曾在苹果工作多年的员工。采访的人越多,有一个规律就越明显:大多数接受我们采访的人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很多时候,这些人在采访中谈起乔布斯,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可一说到是否具名,就突然讳莫如深,除了说“No”或者摆手摇头之外,再不愿多说一个字。
即便是离开了苹果,许多人似乎对乔布斯也有十二分的忌惮。也难怪,对媒体的采访报道,还有外界的评说,乔布斯经常会有激烈的、出人意料的,甚至有些“神经质”的反应。
1982年2月,乔布斯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封面文章由《时代》周刊驻旧金山记者迈克尔·莫瑞茨(Micz)执笔。乔布斯显然很喜欢莫瑞茨的文笔,为了宣传苹果,他破例允许莫瑞茨到公司长期采访,公司内部包括Macintosh设计讨论之类的绝密会议都向莫瑞茨敞开了大门。
没想到,这次看似有着“官方授权”性质的合作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就不欢而散。1983年1月,《时代》周刊评选“电脑”为年度风云人物,为了这期年度人物特刊,莫瑞茨专门将过去几个月的采访积累写成了一篇介绍乔布斯的文章。文章寄到编辑部时,好事的编辑在莫瑞茨的文章里又添油加醋地补充了不少当时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八卦,主要是关于乔布斯拒绝承认私生女之类的事情。
文章刚一刊出,乔布斯就勃然大怒。他几乎立刻就把苹果的全体员工召集在一起,在会上破口大骂那些把自己的私生活抖露给媒体的不义之徒。然后,愤怒的乔布斯亲自拨打莫瑞茨家里的电话。幸好那几天莫瑞茨不在家,可怜他家的电话机,录音留言里记录下了好几条乔布斯操着美国国骂教训甚至威胁莫瑞茨的话。从那时起,乔布斯禁止莫瑞茨踏进苹果大门一步,还禁止苹果员工和莫瑞茨说话。
不久,莫瑞茨根据采访记录撰写的《小王国》一书正式出版,更多乔布斯不愿让外人知道的私生活,包括年轻时吸食迷幻剂,和嬉皮士鬼混,跟女朋友租房同居之类的故事都被公之于众。这一下,莫瑞茨真的成了乔布斯“媒体死对头通缉令”上的头号人物。顺便说一句,就是这个迈克尔·莫瑞茨,因为采访乔布斯和苹果,自己反倒被硅谷的创业英雄们感动,后来竟投笔从戎,加入红杉资本,在硅谷干起了风险投资的行当,并最终成为了硅谷风投界响当当的大佬级人物。
显然,乔布斯希望由自己来控制外界对他的看法,无论他乔布斯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都想让媒体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很多年来,乔布斯很少接受采访,公众大多数时候只能在产品发布大会上见到那个指点未来、睥睨群雄的乔帮主。但越是控制,关于乔布斯的八卦、奇闻就越是满天飞,胡编乱造的小报记者和煞费苦心探寻事实真相的专业撰稿人几乎统统被乔布斯视做了敌人。
当年,乔布斯在NeXt二次创业时,《福布斯》杂志记者里奇·卡尔加德(Ric电脑的不足,结果又捅了马蜂窝。乔布斯在杂志社发稿前就知道了文章的内容,他打电话到杂志社,恶语相向,威胁杂志社撤掉稿件。《福布斯》杂志可不理乔布斯那一套,他们坚持发稿。于是,可怜的卡尔加德就成了乔布斯的出气筒。乔布斯打电话告诉卡尔加德:“夜里别自己骑自行车出门,小心被撞死。”卡尔加德后来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无奈地说:“美国人都热爱乔布斯,我也是,虽然我根本就不该喜欢他。”
2005年,作家威廉·西蒙出版了一本乔布斯的传记,差不多是当时收集资料最齐全,写作最认真,评价也相对客观、公允的一本。不过,因为没有经过乔布斯的“官方授权”,这本传记还是再次惹恼了乔布斯。这一次,连打电话威胁都不需要了,因为当时苹果的itu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