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黑色的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
不愿无谓牺牲,他只希望活着回家。看到同伴们一批批死去,内心感到十分恐惧,又害怕周围的人暗算他,置他于死地。他反复诉说“他们每个人都想杀害我”。他渴望保住自己的生命,决心要逃离这个“世界”。于是他装病,想在医院里度过余下的战争岁月,但是未能如愿。

    根据第22条军规,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22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最后,尤索林终于明白了,第22条军规原来是个骗局,是个圈套,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个世界到处都由第22条军规统治着,就像天罗地网一样,令你无法摆脱。他认为世人正在利用所谓的“正义行为”来为自己巧取豪夺。最后,他不得不开小差逃往瑞典。

    《第22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也是着名犹太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黑色幽默出现于60年代,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这一流派的作家侧重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他们用放大镜和哈哈镜把这种荒谬和压迫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之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的悲观心情。《第22条军规》虽然以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的一个飞行中队为题材,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描述战争。本书的要旨正如作者自己说过的那样,“在《第22条军规》里,我并不对战争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官僚权力结构中的个人关系”。所谓“第22条军规”是个并不存在却又无所不在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像浮云一样漂浮不定,像梦幻一样瞬息万变,一会儿命令这个,一会儿又限制那个。它有无数项内容,它对一切领域都生效。很明显,这样一条具有无上权力和任意性的军规是官僚统治集团制定出来的,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的象征,集中表现了军事官僚体制灭绝人性的本质。它总是在设法整人,你无论怎样挣扎也逃不出它的手心;它总是有理,你总是无理,你必须放弃那想要问个明白的念头,你得时刻准备承受它的打击。第22条军规就是如此滑稽,如此可怕。

    《第22条军规》之所以能一鸣惊人,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在这部作品中,海勒摒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创作手法,一方面采用了“反小说”的叙事结构,即一种类似戏剧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只用叙述、谈话、回忆来组接事件、情节和人物;另一方面又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一件件、一个个都是那样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以此来博得读者的凄然一笑,并且让人们在哭笑中,不得不去回味,去思索。作者还充分运用象征手段来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事物的看法。其中寓有深刻的哲理思考,正如有的评论者所指出,这部作品其实是一部晦涩离奇的当代寓言,“看来胡搅蛮缠,其实充满哲理,因为只有高度理性的人才能充分注意到事物中隐含的非理性成份”。

    《第22条军规》自问世以来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已成为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专制势力的象征,这一制度和势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人们痛恨它,企图推翻它、消灭它。在这一点上,作者说出了世人的心声,小说因此受到热烈欢迎。“第22条军规”也作为一个词语,进入美国语言乃至世界语言,被人们广泛地加以使用,成为“进退维谷的状态”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知道点世界文学简介 >知道点世界文学目录 > 黑色的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