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语
八哥就是鹦鹉,在k市话里,说一个人“像只八哥”,就是说这人很爱说话,很会说话,尤其很会模仿别人说话,鹦鹉最会学舌嘛。
太奶奶称黄米“小八哥”,说他“一脑壳的话”。他从早上一起床,就开始问这问那的,一直要问到晚上睡觉才安静下来。太奶奶说幸好家里没砂锅,不然都被他打破了。
爷爷奶奶太奶奶都认为黄米很会说话,说他语言能力很强。他们的参照物大概就是“小八哥”他爸了。老爸小时候不太会说话,映衬得黄米语言能力很强。要是换个参照物,跟同龄的女孩子比比,黄米可能就相形见绌了。
黄米很爱模仿别人的说话方式,他有个很要好的小朋友叫杰克,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有时杰克的家长把杰克送到我们家来,有时奶奶陪黄米到杰克家去玩,太奶奶一般不去,说听不懂外语,待在那里像坐牢一样。
杰克的家教挺好,家里孩子说话特别有礼貌,跟大人对话,从来不说简单的“yes”或者“no”,都是很礼貌的“yes,sir.”“no,sir.”“yes,madam.”“no,madam.”
黄米跟杰克在一起玩得久了,也学会了“yes,sir.”“no,sir.”。每次到杰克家去玩,杰克的父母会出来欢迎,跟奶奶和黄米寒暄几句。他们送杰克过来玩,也会跟我们家的大人和黄米寒暄几句,那时就可以听到黄米有点拘谨地回答“yes,sir.”“yes,madam.”。
奶奶说看到这么一个小人儿,用他稚嫩的嗓音,说着这么规矩礼貌的英语,跟成人打交道,心里经常有种莫名的感动。
家里几个大人每天大多说k市话,黄米耳濡目染,学了一口大人腔,而且是k市的大人腔。他完全是不自觉地模仿,并没有搞笑的意思,但在几个大人听来,就十分搞笑了。
太奶奶有个习惯,在家里一般叫人的小名,但如果连叫几声没听见回答,太奶奶就会改叫这个人的大名,不知道是为了表示问题严重,还是表示生分。
太奶奶有时见黄米玩得专心,怕他有尿忘了叫,就来提醒他,先叫一声:“宝宝——”
黄米专心致志于自己手里的东西,头也不抬地回答:“嗯。”
太奶奶没听见,又叫:“宝宝——”
“嗯。”
太奶奶还是没听见。连叫几声没听到回答,太奶奶就佯装生气,提高了嗓门,严厉地叫起黄米的大名:“黄米!太奶奶在叫你!”然后略微缓和一点,半批评半请求:“你答应我一声撒——”
如果黄米答应过的,他就会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四(是)在答应撒。”
太奶奶听他一口的k市大人腔,乐了,逗他说:“你四在答应?还五在答应呢!你像只蚊子一样,光‘嗯嗯’的,我哪里听得见?答应一个‘有’!”
黄米便拖长了声音,大力回答:“有——”挣得小脸通红。
太奶奶知道黄米在“足”她(“足”在这里相当于“你说我声音小?那我就特大声回答你,把你耳朵震聋”),哈哈大笑:“好,好,这下太奶奶听见了。我是问你有没有尿尿。”
黄米往往会愣一下,然后站起来往洗手间跑。太奶奶跟过去帮忙,得意地说:“你看,你看,不是我提醒你,又拉裤子里了。一玩就玩忘了形。”
有次老爸下班回来,刚进门,儿子就飞过来了,大概是有什么重大新闻要报告。他边跑边叫:“爸爸。”
老爸低着头在脱鞋,“嗯”了一声表示回答。大概力度不够,儿子没听见,又叫:“爸爸。”
老爸提着大包小包往厨房走,边走边回答:“嗯。”父子俩离得远了一点,老爸又背着身子,儿子还是没听见。
于是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