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梁适升官记
第三,梁适走了个内线。他找到了皇宫里的一位名太监,内侍省押班石全斌。
这是位有过监军资格的大太监,在皇帝面前不仅是很亲近,更是有份量。梁适请他为狄青说话,代价是好处均分,他保举石全斌做观察使。
三招之后,赵祯的心重新被激活了。他本就要重赏狄青,当初他写给狄青的嘉奖信里就提过,决不做曹操、李存勖那样有始无终,赏罚不明的君主,国家的现状他很清楚,他想过新政,试验过奋发的。眼前的狄青明摆着是国家精英,不提拔他提拔谁?
几天之后,仁宗突然召见两府大臣,他声色俱厉地频布命令――升狄青为枢密使,孙沔为枢密副使,石全斌先给观察使俸禄,一年后正式晋升。原枢密使高若讷罢免,但升官一级,加学士衔,加经筳(陪皇上读书)官。
庞籍有点懵,您改得太快了,让臣等回中书省再商量一下,明天回复行吗?
不行!你们就在殿门阁内商议,朕在殿内等候。
话说到这个份上,宰相、或者两府大臣加在一起,也不敢反驳了。当天全体任命一致通过,狄青终于当上了军方第一首脑,西府枢密使。这个消息瞬息传遍京城天下,宋朝无论是军方还是百姓,都为这位平民出身,甚至是罪犯出身的大将军叫好,国家终于赏罚分明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们以后只要发愤图强,为国出力,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人人都高兴,梁适最高兴,他的目标终于近了,狄青上、高若讷下,他的参政变宰相之路,终于畅通无阻。
他心里有一个算盘。现在庞籍是独相,次相空缺,谁会升上去?按东府次序,应该是他梁适。可是西府枢密使高若讷更有资格,无论是当官的资历,还是这时的官衔,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搞掉高若讷迫在眉睫!天照应,狄青突然间蹿红,这时用狄青打压高若讷,一旦成功,西府就成了武将的天下,而武将注定了当不上宰相,次相的位置到头来只能是他的。
算盘打得叮当响,实际操作也成功了。古往今来,很多史学家都把狄青的上位归功于仁宗皇帝的振作之心,说赵祯终于看到了帝国的现状,动乱不断,必须得由武将坐镇中央。却忽略了梁适先生的宰相之梦。这时,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格局。
首相庞籍,正牌的进士出身,当文臣有资历,做边臣有功劳,可以说德高望重,文官之首;枢密使狄青,出身行武,帝国屏藩,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战,都出类拔萃,首屈一指,是理所当然的武将领袖;次相梁适,杂牌子衙内,嘴皮子讨生活,没有任何叫得响的功绩。这三首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对比一下,就会清楚地得出结论,梁适是个垃圾,根本不值一提。
那么看一下这三个人日后的升迁命运,就会非常有趣。它几乎就是仁宗朝后期的官场缩影,透过它,可以清晰地看见当时的办公室规则,以及那些所谓的名臣们为什么会变成了一个个只会微笑、施礼、谦让的精致木偶。
说梁适,此人心高志大,到了次相都毫不满足。欲望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眼前的光明大道直指帝国首相的位置,难道要百尺竿头,就此停步?不,决不!他开始寻找庞籍的弱点。这有点难,庞籍,他的名声在中国人的心里很不怎么样。这都是拜各种戏曲小说所赐,比如说《杨家将》。在那里他和狄青狼狈为奸,作恶多端,是杨家、呼延家、寇准、八贤王的死对头。
当然结果也很惨,庞籍全家被杀,还是被死敌呼延庆所杀。狄青也没落好,居然是千刀万剐死的。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题目很大,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观念有关,以后会在适当的历史事件里加以讨论。现在要说的,是庞籍本是个为国为民都做过大好事的好官,他怎么就会出什么事呢?
他真就出事了。事实上,一旦做到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