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线铁幕
法”造成的。
这话对吗?没错。只是有个很微妙的一点,与文臣的恩怨,都是他自找的。
狄青的官做到指挥使时,主动接触了一个人。当时的经略判官尹洙。尹洙的官不算高,身份很微妙,在西夏战争开打之前,他就是范仲淹、韩琦的好朋友,开战之后,又在范、韩之间做沟通工作。可以说,他是个绝妙的跳板,与他交往,能迅速跳到西北方面的最高层。
果然,狄青的军事才能打动了尹洙,把他推荐给了范仲淹和韩琦。史书中记载,“韩、范一见奇之,待之甚厚。”只是厚的方式,却各有不同。
范仲淹拿出了一套《左氏春秋》,对狄青说,为将者不知古今战例,不通晓兵法,只是一勇之夫。希望你多学多看,成为真正的将才。
这句话是决定性的。不管狄青与高层接触的最初愿望是什么,他的命运从这时扭转。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范仲淹的一席话,让宋帝国从此拥有了一位智勇双全,独当一面的国之帅才。冥冥中就像有定数,300年间第一人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宋帝国面临又一次危机时,留下了解救的人物。
狄青从此精研史书兵法,再不是那个只知披发冲阵的勇将了。
这是和范仲淹交往的结果,与韩琦就截然相反了。说来这也是命运,之所以会有反差,最重要的一点,首先在年龄的差异上。
范仲淹这时年近花甲,狄青只是个30出头的青壮年,两者相差如父子,再加上范仲淹的博大胸怀,自然而然地就把他当后辈学生看待,既教导又爱护,一片温柔的心肠。但韩琦呢?他俩可真是有缘。
居然同岁,都出生在公元1008年。
关于狄青和韩琦的传说有很多,从他们两人刚刚起步时就开始了。1027年,两人都是翩翩少年,第一次相遇时,是在国都。
那一天御街上张灯结彩,新科开考,状元、榜眼、探花从东华门唱名而出,举国轰动,都来看当时最幸福的人。人群摩肩接踵,其中就包括了最不幸的人。狄青和他的伙伴们。
一群刚刚黥面的贼配军。
那一天都是18岁的少年,一个锦衣高马,夸耀人间。一个黯然人群,落寞失意。当时有个伙伴轻轻地喃喃自语,看人家,天上的人,我们一生都别想靠近。
周围一片叹息,大兵们都苦笑了一声。却突然听到有人说,“也不见得,还得看各人能力。”大家吃惊的转头,狄青正高昂着他黥过面的头颅,目光难说是不屈,还是嫉妒,反正没有屈服。
时光流转,好多年后,这两个人都到了西北战场。韩琦高开高走,当年的榜眼,已经是方面大员。狄青,也因为战功逐步提升,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叫什么了。历史在这里变得有趣,它交代了韩琦和范仲淹一样很看重狄青,并且优待,可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他请狄青喝酒。真是很大的面子,能让一介武夫出席他的酒会。这个酒会在历史上相当有名,狄青受辱了。当时无酒不欢,无妓不乐,韩公请吃,妓女们的身份也相当地高。有位名叫白牡丹的挨桌劝酒,到狄青身边时,突然笑了,“也敬斑儿一盏。”
笑语盈盈,轻佻妖冶,多亲近,“斑儿”,脸上有黥文的小朋友,你也喝一杯吧。大厅广众,奇耻大辱!狄青当时都已经是副总管的职位了,居然被一个妓女这样嘲弄!
当天狄青不动声色,他就算气疯了也得给韩大人面子。但是忍无可忍,第二天他把白牡丹打了一顿板子。这事儿,在狄青来想,就算了结了。有气出气,私下解决,没碍着你韩公什么事吧?
不,大错特错了。韩公很生气,后果超严重。隔了些日子,狄青有个旧部下,叫焦用的来看他。才坐下喝了几杯,突然就被韩琦派人抓走。罪名不太大,处罚是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