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胡适:言动出于常轨,大儒堪忍重负
碗配有瓷盖、瓷托或金黄铜托,小巧玲珑,一派古雅。胡适在北大任教之余,曾作“旧瓶新酒”一词的考据,他说“旧瓶新酒”是西洋古谚,其出处在《马可福音》第二章。据此可见胡适之喜酒了。1930年12月,胡适40岁生日,又恰逢北大建校32周年,举行了庆祝。据当时报载,在胡适的寓所宴会上,其妻江冬秀赠夫“止酒”戒指一枚,力劝戒酒。被称为“两代学人,一对挚友”的张元济先生,大了胡适24岁,张在上海读到报纸后,特制联语一副补赠胡适之先生四十大庆。其联语云:

    我劝先生长看蓄贤间戒指从今少喝些老酒,

    你做阿哥好带了小弟北大享个无限的遐龄。

    胡适一生获得多少博士及荣誉博士学位,大陆与台湾学者说法不一。见于报章杂志的文字也不一致。据说台湾学者认为胡适有39个博士学位,大陆也有36个博士学位的异言。多数学者认为是35个博士学位,有待进一步考证。

    胡适的别号、笔号、绰号有多少个,少见于报端。已知有40余个,多于他的博士学位。以下几个则鲜为人知。

    一为“子供”。1906年夏,胡适考入中国公学,时年只14岁,而中国公学第一期中,他的年纪最小,个子矮,多数同学都比他大,使他得了一个日本人的绰号“子供”,即小孩的意思。

    二为“大书箱”。胡适5岁时开始念“四书”、“五经”、《孝经》、“小学”和、《千字文》。8岁就能懂。在二三十年代里,海内外学者和留学生,都认为书读得最多的,在一班读书人中,数不出几个,如果严格地讲,恐怕要数胡适首屈一指了,所以当时胡适得了一个“大书箱”的绰号。

    三为“黄蝴蝶”。1916年8月,胡适写了一首“窗上有所见口占”的“尝试”白话诗。开头两句是“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当时写白话诗,有大逆不道之嫌,常为人攻击与讥讽。国学大师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大骂白话诗为“驴鸣狗吠”,直呼胡适为“黄蝴蝶”。

    四为“著作监”。1917年胡适留美回国,即受聘北京大学任教,时年26岁,是最年轻的教授,颇有点名气,又因他积极提倡白话文,曾经与旧派文人黄侃有过交锋。黄侃时为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一生重视国学,最反对胡适所提倡的“白话文”,他认为白话文虽然浅显易懂,但如大力提倡白话文,将来就没有“文人”了。黄、胡同在北大任教,就更有“文人相轻”之意。黄侃不但在教师、文人圈内外,一有机会就要贬胡适,且语言尖酸刻薄。有时在学生中,也戏称胡适是“著作监”。学生不懂什么意思,就请教老师。黄侃即说:“著作者,写书著书也;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也!胡适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而下册没有也,故曰著作监也!”一时在北大校园内外“著作监”的绰号也不胫而走。

    五为“候博士”。胡适于1917年4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的博士论文。5月22日,进行了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口试,其实未得正式的博士证书。回国后胡适博士的名声在外,就这样胡适博士的荣名提前用了十年。哥大于1927年才正式补发博士学位证书。在1939—1941年胡适任美国大使期间,穿梭如织地来往于外交礼节和公共场所。据说外国人对胡适的名字发音难于确切,就被喊作“候博士”、“候大使”了。胡适自己也大大方方地默认和答应,于是又有一个“候博士”的绰号。

    现代版“三从四德”之首倡者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大他一岁的乡下姑娘江冬秀订婚。之后,胡适赴美学习,前后14年不曾见面,直到1917年,学成归国方才回家乡完婚。婚后,胡适回到北京大学教书,江冬秀在家照顾母亲,直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国那些范儿简介 >民国那些范儿目录 > 胡适:言动出于常轨,大儒堪忍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