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上“黄金屋”
从实处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一系列“民生工程”而投入更多的资金,结果却也未必尽如“民意”。
例如:为了在世博期间,规范市民乱晒衣,杜绝城内“万国旗”的现象,政府下足了本钱,斥资近40万,统一为居民安装了新型球门式晾衣架,并安装了塑料叶板,以起到一定遮蔽和美观作用。不想,风吹叶板声响甚至影响到了隔壁小区居民,只得再统一拆除。而且,由于新型衣架与大厦原本结构不协调,居民晾衣很不方便,很多居民弃而不用,纷纷将衣服晾晒在楼道内。
“整幢大楼像搭了脚手架。”网友在新民论坛上热议。上海瑞福北大厦西侧成排式的晒衣架甚为注目,更被网友戏称为“上海市区最牛的晒衣架群”。
而钦州南路上的晾衣架高约2米,每个“横跨”约2米,与行道树穿插而立,连成一排,直接被安装在附近小区围墙外面的马路边上。对此,居民张先生觉得:“类似‘万国旗’的乱晾晒早就被认为是城市不雅景象之一,如今却鼓励人们在马路边随意晾晒,一排排的占道规模那么大,以后行人就要贴着湿衣服或是内衣裤走路了,真是煞风景!”居民吕女士则抱怨:“把原来的自行车停放点占掉了。”
政府好心办坏事,原因其实很简单,以为用几十万的高级晾衣架代替居民几毛、几块钱的晾衣绳,市容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还是一个“金钱万能”的观念作祟。这个观念也很容易导致“凡是贵的都是好的”的结论。
虽然上海为了世博会的顺利召开,花大价钱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象工程”。但批评的声音并没有停止,且理性而客观地从城市化和金钱观念出发,站在远处,冷静看待这场不惜代价的盛会。
上海艺术家陈航峰就是少数几个批评世博会的人之一。他于2010年3月展出了自己的作品“泡沫城市,泡沫人生”。一个铁笼子包围着一串不间断的泡沫,几乎所有的泡沫最终都会撞上笼壁的铁丝网,然后破裂。“世博会就像一个造梦机器,产生各种各样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未来主义想法,”他说。这件作品是不久前在上海OV画廊举办的世博会抗议展览的一部分。展览中还展出了一组照片,照片中一座房屋被拆除,而房主当时正在法庭上挑战拆迁行为。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世博筹备期间,上海市内大片的传统住宅、街道被拆除。其中也包括了吴江路,这是上海一条著名的小吃街,人们在那里可以一边品尝鱿鱼串,一边吃两口倍受喜爱的上海小馄饨。但这条街也被拆除并重新开发。星巴克(Starbucks)和卡卡圈坊(Krispy Kreme)已进驻该街。一位久居上海的外国人说:“金钱逐渐主宰了这座城市,抽空了它的灵魂。”到处是无特色的购物中心、星巴克(Starbucks)和无处不在的古琦(Gucci)店,“如今上海已很难找到有意思的东西。”
用“高贵的”取代“廉价的”,这就是上海改造的思路,她一块块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富丽堂皇,也越来越贵。渐渐地,你会发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或许,只是让有钱人的生活更美好。
奢侈品“野蛮生长”
上海曾被誉为“东方的巴黎”,整个亚洲大陆时尚与颓废艺术的大本营,这是帕提·沃德米尔(Ft中文网驻上海记者)的观点。不过他同时认为,因几十年的缺失而形成的对奢华的渴求,使如今的上海不再仅仅希望成为亚洲的巴黎,而是要成为巴黎本身。
从昔日福开森路的洋楼、戈登路的“鸽子蛋”到今天世界各大奢侈品牌云集沪上的现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俨然已成为奢侈品的明日帝国。
86亿美元,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总额的1/4。这就是截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