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误会与分歧
动都得失败。

    1937年4月,《中共道南特委常委陈翰章给中央代表团的信》中说:

    遍地的集团部落。

    “集团部落”最初在东满出现时,许多人不明白鬼子这是干什么。东满特委在给满洲省委的报告中,称其为“集体农场”、“集体农庄”。在一个挺长的时间里,对于“集团部落”的危害,以及鬼子搞“集团部落”的规模、决心,各地相当多的党组织认识不清,估计不足,有的甚至认为“对我们反而有利”。理由是归屯将使农村经济破产,民众贫困化,越发激化社会矛盾,“预料甚至将达到不可能实现的地步”。

    1936年初,饶河沟里200多户农民,曾向7军要枪,准备武装抗拒归屯。类似情形,各地都有。他们千里迢迢闯关东,那安家立身之地是自己选的,有的已经居住了几代,几代人的家业且不说,就算家徒四壁,谁愿离开热乡热土?即便躲胡子进城的有钱人,无论城里开着什么买卖、商号,那根也在乡下的土地和大院套里。至于像“猴头蘑”这样的土财主,无论有没有一罐罐大洋什么的,埋在屋里或宅院的什么地方,一把火就把房子烧了,几十垧、几百垧土地从此撂荒,他能不豁出命来跟日本子拼命?

    而对于抗联来说,沟沟岔岔,山里山外,那些零散人家都归到大屯去了,与群众隔离了,没吃的,没住的,怎么办?打?地主的大院套就够难打的了,那也就是高墙、炮楼,而“集团部落”则像座小城池,墙外还有壕沟、铁丝网,除伪自卫团外,还有伪警察、伪军,有的还有鬼子。桦川县太平川部落,驻守一个中队鬼子,许多县城都没这么多鬼子。未等枪响,警备电话打过去了,敌人就沿着警备道赶来增援了。况且,总攻坚打硬,你有多少本钱?这还叫游击队、游击战吗?

    1937年6月11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在传达995号命令的会议上,说:“这样的集团部落是匪贼最害怕的,因此他们一定要进行破坏。”

    “吉特信”、“中代信”却指示不要公开反对大屯,要让群众去大屯,指望能在大屯里进行合法的半合法的斗争。

    后面将会写到,有成功的例子,但这只能是极个别的。

    部落大门,每天定时关启。出部落要“挂号”(有的地区叫“挂条”,有登记、报告、请假等多种意思),来客人要“挂号”,串亲戚要“挂号”,不“挂号”就会被视为“通匪”。来客人得有“居留证”,串亲戚还得办个“行路证”。上山打柴,下河打鱼,都得有证,连到河边挑水也得有个火印木牌。人的思想、行为,是不能不受环境影响的。打猎、伐木、采集山货等,在山里从事这些比农耕获利更大的营生,就不能不与各色武装打交道,并与之保持一种友好关系。而且,在山里帮助抗联,除了野兽,没人知道。老屯子各家那点事儿,甚至祖宗三代都透亮的。这回十几个、几十个屯子拼成个部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到处都是新面孔,谁知道谁和谁什么关系?谁是暗探、告密者?一些地方干脆贴上纸条“莫谈国事”。而原来的地方党几乎都是公开的,一旦需要转入地下,已经全无“地下”可言,又如何能进入部落做秘密工作?

    1937年8月28日,《赵尚志、张寿篯给祥兄信》中说:

    中央关于拼大屯的策略的单纯的指示,使我们很少经过斗争锻炼的同志,“摸瞎”二年之久,始终无更正确的有效的办法回答群众的迫切要求。

    赵尚志认为,像游击战不能解决战争最终的胜负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全面阻止“集团部落”的建设,因为敌我的力量摆在那儿。但是,在力所能及的地区,必须打击它、破坏它、迟滞它。能迟滞多长时间就迟滞多长时间,多一天就多一天主动权。希图在大屯内开展合法的半合法的斗争是不现实的,劝群众归大屯更是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雪冷血热简介 >雪冷血热目录 > 第三十二章 误会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