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逢乱世
清代,一位名叫戴启明的军人,因在与洪秀全的太平军作战中屡建奇功,被清廷诰封为武德左射骑,显赫一时。
有一年,戴启明衣锦还乡,在他的故乡浙江龙游县里大宴宾客,广结乡党名士。此时,有一位喜欢附庸风雅的看相先生,为讨好射骑将军,神秘兮兮地告诉他道:“敝人游遍五湖四海,发现龙游县不远的江山县有一座仙霞岭,其外形酷似一头雄师,横亘于闽、浙、赣之边塞。山间层峦叠嶂,脉势蜿蜓,虎踞龙蟠,尤其是仙霞山麓一个名叫硖口镇保安村的地方,更是王者之气,得此地必昌。”
戴启明对风水素来深信不疑,为了子孙后代比他更有出息,于是叮嘱看相先生,要他千万不与外人传,并厚赏十两黄金。
看相先生满心欢喜地离去后,戴启明立即暗忖:那家伙既得了我十两黄金,尝到甜头,必把仙霞山的发现告诉他人讨赏,我不如来个先下手为强,免得他人争了龙脉。
如此一想,立即举家从龙游县迁居江山县硖口镇安村。
戴启明来到保安村,果见仙霞山奇峰突起,古树是盘根错节,千年老藤缠绕,悬崖千仞,气势非凡,对看相先生的话更是深信有加。
自此,戴启明在保安乡安家落业,用为官积得的大量黄金、白银广置良田、山林、大兴土木,修筑庄园,成为江山县屈指可数的大户之一。
然而,看相先生的话并没有应验,相反,因不善经营以致坐吃山空,等产业传到了他的儿子戴顺晴手里,只剩下土地200余亩。
俗话说:“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虽然家业日衰,但衣食住行仍一派大家气势,等传到戴顺晴的儿子戴士富手里,只剩下二十亩山地,庄院、良田大多姓了别人。
戴士富,字萃拔,读私塾时先生给他取名冠英。戴士富天生不是块做学问的材料,读书就头痛,一拿起书本就昏昏欲睡。读了几年,什么、《女儿经》、、《朱柏庐家训》之类,别人早已倒背如流,他却结结巴巴,张冠李戴,把和混为一谈,令先生啼笑皆非。
戴士富读书虽不是料,但顽劣却很有天份,常常出其不意地想出各种捉弄人的鬼点子,因此,乡邻皆痛恨之。
戴家是行伍世家,前文提及其祖父戴启明替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屡建奇功曾显赫一时,戴士富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从13岁开始就弃学练武,整天拳来脚去。舞刀弄枪、喊叫之声自老宅门前的练武场上发出,扰得乡邻不得安宁。
几年下来,戴士富居然练得一身健壮的体魄,两臂力量过人,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无不知晓,与乡人打架,三五个都近他不得。
戴士富生活的年代,烽火不断,战事频繁,捻军及西北维吾尔族农民起义,他一心想成为像曾国藩、李鸿章及左宗棠等红极一时的将领那样。当时,恰逢江山县招考,戴士富仗着他一身好武艺一举考中武秀才。1884年,学使祁世祥在衢州考选武士,戴士富又力挫群雄,被祁世祥选中,收在手下。
戴士富考中武秀才,又考了武士,好不得意,满以为从此步入仁途,逐年高升。没想到时局变幻,战争日渐平息,洋枪洋炮已进入军中,就算武功为过薜平贵也抵不过一颗枪弹。加之当时因军功出身的两湖派封疆大吏,居功自傲,气焰嚣张。他们与朝中掌握中枢大权的江浙派文官争权夺利,矛盾恶化,并直接引响到清廷的朝政。1877年,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慈禧太后将100多名官员革职,这些人在多数是武官出身的两湖派将领。
戴士富深感崇尚军功的尚武精神大势已去,自已空有一身武艺,无非在衢州府衙门做一名皂卒,整天寄人篱下,被人呼来喝去。尤其自身脾气不好,受不得气,只好弃职回乡,靠祖上传下的几十亩山地租金收入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