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把匈奴打到欧洲
    东汉的对外战争,比起西汉时代少了很多,甚少有汉武帝时期那样大规模出塞,扫荡强胡的战争。但是东汉王朝,却完成了一件几乎影响整个世界历史,尤其是欧洲历史的大事——彻底驱逐北匈奴。

    说这件事影响了世界历史,是因为一个欧洲人耳熟能详的词语——上帝之鞭。匈奴骑兵进入欧洲,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大事。重步兵铁甲包裹的笨重的欧洲人,在匈奴人迅疾如风的进攻中,败得比当年的汉朝人还要惨,甚至连“和亲”的机会都没有。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伤亡悬殊巨大的杀戮,无数的城市被毁灭,无数的村庄被洗劫一空,强悍的匈奴单于阿提拉,甚至还有了一个骄傲的名号——上帝之鞭。能得到这个殊荣的,从那时到现在的两千年里,不过两个人,另外一个,就是赫赫有名的蒙古帝国征服者,中国历史书上的“元世祖”——成吉思汗。

    在当时,对于匈奴人的到来,欧洲人几乎毫无准备,后来的欧洲著名历史学者茨威格就曾说过:在这场战祸面前,当时整个欧洲陷入了漫长的恐惧中,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相信茨威格一定没有读过中国历史书,读了就可以找到答案:这些人是从中国大地的蒙古草原来的,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被汉朝打败了,赶走了,无处可去,不得已来到这里。

    汉朝把匈奴打败,赶跑的时代,就是东汉时代。

    <er">一

    在经过了立国初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承平的东汉王朝,从第二代皇帝汉明帝刘庄开始,决心着手解决匈奴——这个让历代中原统治者头疼的老问题。东汉反击匈奴的战争,从公元73年开始,尽管这次出征并没有达到重创匈奴有生力量的目的,但不好的开端,有时候反而是成功的一半。东汉因为占有了伊悟,打通了进入西域的道路,东汉大军完全可以通过这条道路,对北匈奴的故地进行长途奔袭。在此战之后的第二年,窦固再次率领1万7千大军,经伊悟进入西域,大破盘踞在车师的北匈奴主力,斩首近万人。这是东汉开国以来,第一次对北匈奴军队成建制的歼灭打击。也正是在这一战之后,东汉才设立了西域都户,恢复了对西域大地的主权。此时东汉面对的,是彻底歼灭北匈奴的最好机会,先前出使西域的班超,已经在当地成功说服了大部分国家归附汉朝,北匈奴在西域已经无法立足,如果汉军趁势北进,将北匈奴彻底斩尽杀绝,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意外却发生了,是政治上的意外,窦固突然接到了东汉王朝的圣旨:班师回朝。东汉第一次可以彻底消灭北匈奴的机会,就这样断送了。如果没有这一道圣旨,恐怕也就没有之后半个世纪,班家父子在西域的孤军奋战了。

    东汉王朝之所以见好就收,一面是当时的文臣们,大都坚持孔子的主张,即对蛮夷们,得其地不可役而使,追杀徒劳无益,只要把他们远远赶走就好。更重要的原因,是窦固的特殊身份——外戚。这里要说说窦固,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卫青,却是一个和卫青性格类似的人,也是当时东汉军将中军事才能最强者。他是河西豪强窦家的子孙,娶了东汉的公主,他也就是东汉王朝的驸马爷,这般特殊的身份,在当时无疑是分外敏感的。西汉灭亡于外戚的前车之鉴,使东汉王朝在立国早期,就采取了打压外戚的政策,对外戚的封地、财产进行严格的限制。汉光武帝、汉明帝父子两代君主,更大量任用酷吏,以限制外戚势力的扩张。做为手握军权的东汉驸马爷,一旦窦固继续建立战功,实力自然可能被汉明帝忌惮,所以趁着初战告捷见好就收,就成了汉明帝自以为正确的选择。

    窦固也很识相,收到诏书后没有任何的抱怨,回到洛阳后继续夹着尾巴做人。他为人谦虚,平时小心谨慎,处事却豪爽大方,乐善好施,在东汉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两汉卷简介 >不容青史尽成灰·两汉卷目录 > 第二十四章 把匈奴打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