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元朝开国丞相刘秉忠
吉思汗时期的丘处机。全真教的主要思想,一是主张“清静无为,苦己利人”,而其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宣传“老子化胡”,即在少数民族群体中广泛传教,吸纳信徒。全真教的壮大,早期得益于成吉思汗的支持。公元1220年,全真教丘处机在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此时的全真教,已在金朝统治区拥有广大的信徒。成吉思汗深知全真教的支持有利于其进兵中原,因此对丘处机礼遇有加,尊他为“丘神仙”,命他“掌管天下出家人”。蒙古进兵中原后,全真教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蒙古军招降中原各路反抗蒙古军的起义军。在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下,从此全真教“玄风大起,信徒如云”。刘秉忠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武安清化入道,“清静无为”的这些日子里,他的学问渐渐出名,很快又被“挖了墙脚”。公元1238年,天宁寺的虚招禅师闻听刘秉忠才学,力邀他出家为僧,刘秉忠欣然应允,在天宁寺中做了一个“书记”,而这个际遇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虚招禅师是当时的得道高僧,更与彼时还是蒙古王子的忽必烈交好。一年以后,刘秉忠获得了跟随禅师北上和林觐见忽必烈的机会。在这次短暂的会面里,刘秉忠凭其出色的口才和渊博的学识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忽必烈竟与他“畅谈数夜,不知疲劳”。谈到最后忽必烈发话了:你别走了,留下给我当谋士吧。

    刘秉忠怎么会得到忽必烈的赏识?原因很简单,他太全能了。

    觐见忽必烈时的刘秉忠,已非多年前那个微末小吏,长年的寺院生活,磨平了他的心性,更积淀了他的才能。此时的刘秉忠,不但于佛道宗教思想多有造诣,对于天下大事的分析更丝丝入扣,尤其难得的是,他的天文、数学、地理等学问也格外出色。在和林与忽必烈的会谈里,他竟然可以将南宋和中原交界线上,所有的险要地带一一说清,分析精当。甚至南宋各个防区的旱季、雨季,中原地区不同省份的气候条件,他也如数家珍。这样的宝贝,忽必烈当然不肯错过,从此以后,他就一生跟随在忽必烈的左右,不离不弃。

    从公元1239年开始,刘秉忠就成了忽必烈的幕僚,而这时期也是忽必烈人生的关键时期。作为蒙古的王子,忽必烈此时的地盘,主要就是蒙古以南长江以北的“漠南汉地”。而此时的蒙古,其统治方式还是传统的蒙古制度,因此统治并不牢固,刘秉忠首先建议忽必烈大量招揽中原贤才,先后为他举荐的汉族官员,前后有50多人,其中许多人官至宣抚使一类的封疆大吏。同时,他劝忽必烈采取中原的政治制度,更认为“安本固民”是得天下的关键。而在公元1259年蒙哥汗殒命前,刘秉忠最重要的工作就一个——经营中原。

    公元1251年,忽必烈被委任“主管漠南军务庶事”,为招揽人才,忽必烈建立了主要由中原知识分子组成的“金莲川幕府”,成为他的主要智囊团,刘秉忠则是金莲川幕府的头号人物。此时的中原虽然已落入蒙古帝国手中,但长年的战乱导致经济严重破坏,尤其是人口,比金朝全盛时期竟然下降了百分之八十,只有几百万人,这样的经济基础,显然无法支撑蒙古帝国长期的战争。更重要的是,中原的大部分百姓士绅,对于蒙古政权依然怀有抵触情绪,以至于上下政令不通,忽必烈的法令一度难以推行。为解决问题,刘秉忠独辟蹊径,建议在他的家乡河北邢州设立“经济特区”,即在河北邢州试点,采取新的经济政策恢复生产,再向全国推广。这时候的邢州,是中原有名的穷地方,仓储空虚,百姓流离失所,物价上涨。刘秉忠到邢州后,先采取铁腕政策,大力整顿吏治,继而在周围州县贴出告示,招募逃荒的农民归乡屯垦,并允诺凡归乡者,政府给予经济补偿。为了筹措重建的资金,刘秉忠甚至将自家的积蓄全部拿出,并且勒令原先在此地开辟牧场的蒙古贵族退地。经过一番整顿,邢州经济大好,仅用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卷简介 >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卷目录 > 第三十三章 元朝开国丞相刘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