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南宋抗蒙几悲壮
鱼城唤作“东方的麦加”,因为,它的胜利真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蒙哥死前,蒙古的另两路大军在东线和西线本来已经深入到南宋的腹地,若无此战,南宋的灭亡怕是要提前20年。若如此,迎接中国南方汉人命运的,怕是血淋淋的种族屠杀,一如蒙古军征战阿拉伯时的样子。正是这一战打醒了蒙古人,使蒙古人终于放弃了屠杀式的征服政策。更重要的是,蒙哥之死使蒙古帝国在西方战线全面撤军,蒙古帝国向西方国家的扩张步伐终于停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钓鱼城一战,救了无数民族的命。
蒙哥身死20年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小小的钓鱼城依旧无数次顶住了蒙古大军的进攻。在天下一统的背景下,公元1279年,钓鱼城守将王立在得到元军绝不滥杀无辜的承诺后终于开城投降,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钓鱼城守军在蒙古大军南进中其抵抗之峻烈坚忍,即使是残暴好杀的蒙古大军,也由衷地敬服。钓鱼城,不仅仅是一个朝代、一场战争的见证。西方人说得没错,它是东方的麦加,是中华民族热血与灵魂的见证。
<er">三
小小的钓鱼城以它的坚忍令几代蒙古可汗头痛,可相形之下,荆楚平原上的襄阳和樊城两座重镇才是蒙古人的大麻烦。钓鱼城再硬,不过是山头一坐弹丸小城,今天打不下还有明天,今年打不下还有明年,随时召集人马随时开工,甚至就像蒙古名将术速忽里无数次建议的:实在不行咱改道?事实证明,继承蒙古汗领袖地位,完成中国一统的忽必烈就是这么做的。
可襄樊重镇却不同。如果说钓鱼城是啃不动的硬骨头,襄樊防线就是陷进去拔不出的泥潭,不是泥潭最终被踏成平地,就是冲锋者尸骨无存!全身而退?那是做梦!不战胜则死才是硬道理。
在宋蒙战争的大版图里,荆楚平原上的襄樊重镇仿佛一把刀子直顶在蒙古人的胸膛上,绕不过也躲不开,啥避实击虚啥躲其锋芒都统统一边去。襄樊防线是南宋国土防御的核心,是蒙古大军南进的跳板,襄樊之战谁得胜,谁就死死扼住了战争命运的咽喉。襄樊的较量注定是针尖对麦芒的血火攻杀,动手就要干到底,开战便永无宁日,倾国相搏,一句话,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20世纪70年代,一位叫金庸的武侠大师以这段惨烈的历史为底料,以生花妙笔描绘出三部令全球华人都耳熟能详的武侠故事。也正是拜金老先生的奇思妙想所赐,提起那场荡气回肠的战争,许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天上飞来飞去的大雕,是郭靖风卷残云的降龙十八掌,是包罗人间万象智慧的武穆遗书,是杨过黯然销魂的悲情和小龙女长袖飘舞的华彩,空穴来风的故事在现代电视艺术的包装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率奇迹。香港拍、台湾拍、中央电视台跟着拍,四大天王演,四小天王演,超女快男们争着演。选个演员闹个绯闻都被无聊媒体当回锅的冷饭炒来炒去,却很少有人关注:那段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模样?
大雕是绝种了的,降龙十八掌是忽悠人玩的,《武穆遗书》是不存在的,神雕侠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真实,是宋元两国那场血火交织的战争,是以身许国的慷慨,是力战不屈的激昂,是壮士断腕的叹息,是国破山河在的悲怆。
自公元1236年蒙古军挥兵南下开始,襄樊两城便陷入长达37年的暴力与仇恨中。窝阔台崩了,蒙哥汗接着干,孟珙过世了,吕氏兄弟接着守,几代人千百万条生命,威服天下的荣耀与守土保国的责任,俱交织在这两座小城之下,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风化成凝血的篇章。关于这一切,千言万语,多少的生死相搏,多少的良将奇谋,多少的战例经典,却只汇成3个词:天命、信念、民气。
说天命,襄樊真的倒霉得很。不止因为敌人太强。老话说,堡垒都是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