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京赶考
存在,也是为身后的弟兄及宁远百姓而存在。如果他带着手下的这帮弟兄们玩命死光了,那么他们的妻儿老小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又何去何从呢?
第二条路是暂时把队伍拉回山海关,据关而守、依势而动,“降顺”还是“反顺”得看形势进一步明朗后再做抉择。他要在这改朝换代的岔路口,为自己和手下选择最合适的路径。
他让行进中的队伍转向,后队变前队,急行军返回山海关。
在他踯躅徘徊了五天后,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山海关,给他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感动。
来人就是吴三桂的老同事,原大明居庸关总兵——唐通,他现在是作为李自成的特使,带着八千人来“和平接管”山海关的,作为交换条件,他给现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出的条件不可不谓优厚:
1、李自成的“招聘通知书”,聘书表示吴若归顺,将不失封“候”之位;
2、预支工资白银四万两,请吴给久未开资的手下“表示表示”;
3、其父吴襄一封“语重心长”的亲笔劝降信,请他为全家三十四口人的性命及个人前途考虑,不可犹豫观望,速降李自成。
影响一个没有忠贞理想的人决策的核心东西永远离不开“利益”二字,在李自成“大棒和葫芦卜”的双重攻势下,吴三桂决心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李自成。
在将山海关防务交与唐通后,吴三桂与手下的五万关宁铁骑再次踏上了回京的道路。这一次,他们不是以“勤王”的使命进京的,而是以“朝见新主”的名义回京的。一路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明朗心情在吴三桂的胸中荡漾。他相信,自己朝见李自成后,在新朝“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将不仅会给自己谋一份好的前程,也会给手下兄弟及带回关的众多宁远百姓一个合适的安置。
为了不引起没必要的麻烦,吴三桂沿途广贴行军文告:“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大家不必惊慌。”
但事实将无可辩驳地告诉吴三桂,乐不可极,乐极而生悲!
大军行至河北玉田时,碰见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北京城的难民队伍,个个蓬头垢面,人人惊慌失措,急于了解“北京最新信息”的吴三桂,马上召集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基层人士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现场座谈会”。
军方代表发言:大顺军不优待俘虏,任意抢夺其个人财物,对军官更是刻薄,已投降的三大营统帅李国桢被折磨至死,家破人亡;
民间代表发言:大顺军“变脸”真快,一进京还纪律严明,现在却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公务员代表发言:大顺朝贼性不改、拷掠追赃、虐待广大的公务员队伍。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大顺政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政府、反社会、反人类”的恐怖组织,无法给民众带来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样的政府,注定是不会长久存在的。
吴三桂顿时感到事态的严重和复杂,他立即让队伍就地驻扎,并派出多名亲信人员,前往京城打探消息。
一位亲信不到一天就返驻地了,他给吴三桂带来了一个从京城逃出来的吴府家仆,这个风仆尘尘的家仆一席话,改变了三桂同志的后半生,也改变了明清历史的轨迹。
吴问家仆:“吾家可好?”
家仆答:“被大顺政府抄了。”
吴强装淡定,不露声色地继续问:“家父可好?”
家仆答:“不好,被抓了。”
吴依然装淡:“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了,待我回京后,家产会完好无缺地返还的,家父也会安然无恙回家的。还有,我的小妾陈圆圆呢?”
家仆吱吱晤唔:“被、被大顺军的权将军刘宗敏抢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