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现代人看玛雅
死板的规矩。”由此可见,玛雅人培养这种社会伦理纲常,是从自身的行为上予以潜移默化。

    相传,在玛雅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行为,他们会给孩子在头上挂上一个挂珠,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这种行为,因为这反映出来的是玛雅人特有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个挂珠第一能给小孩带来美丽的装饰作用,第二,它对孩子是一种督促。当习惯玩闹的孩子带着这个挂珠的时候,他会减少淘气的程度,因为运动越剧烈,孩子被珠子打的越痛。

    在那本名叫《美丽的扁头·高贵的斜眼》一书中对这种挂珠的行为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人这样评价这种行为:这小白珠能够限制顽童纵性纵情的闹腾,极为微妙地让男孩们在意这个头顶上朝夕不离的小玩艺儿,从而从心理机制上造成一种对内心冲动和不平静进行克制的倾向。

    不知道聪慧的玛雅人在进行这项行为的时候时不时本着这个初衷,但是有一点很明了,他们只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例如:教育女孩儿他们将采取另一套办法,当女孩子们达到和上面的男孩子同样年龄的时候,家长们就要在她们的腰间扎上一根绳子,上边垂挂着象征其贞操的一枚红色贝壳。谁如果在青春期仪式到来之前就取下了这两样东西,那就十分了不得,会被人嘲笑并让父母觉得是奇耻大辱。

    玛雅人深深懂得如果教育好子女,在他们看来,四五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需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形成一套基本心理反应模式,然后让这套反应模式来影响孩子一生。通常情况下,玛雅母亲们非常喜欢亲抚她们的孩子,并且总是喃喃地对着婴孩讲儿语。有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是玛雅人摆脱不掉受神保护观念的心理在起作用,因为他们总是渴望神来亲抚、眷顾他们,并且理解他们的处境、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他们才会潜意识地进行这种行为。

    就算孩子不听话需要体罚的时候,母亲也总是不参与此事,因为这该由处于尊位的父亲行使赏罚权。这在一个十分强调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中是正常的,因为这符合了“父严母慈”这种传统的理想家庭内部搭配。

    即使玛雅社会中强调男尊女卑,儿子有可能在地位上要比母亲还搞一些,但是,在玛雅家庭中,大孩子还有具有威信。他们不仅被父母要求来照顾年幼的弟妹,而且还要充当父母的角色对弟妹们进行管理。

    于是,有人认为玛雅社会真题呈现出的“顺从”,都来自于这种童年经验的纲常伦理。正是这种培养,造就了玛雅人极为完美的社会组织体系,然后在完美的组织体系中,他们齐心合力地完成了诸如宏伟的金字塔、坛庙、石碑等人类文明的建造。

    归天

    上面已经介绍过了玛雅人对于彼岸世界的一些观点,其实,玛雅人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观点,就在于他们并不将死亡看做“消失”,而是将它看作了人生的避风港。在他们眼中,死了之后可以再度扬帆启航,死亡不是一个人的终点,只是一个中转站。

    为了帮助很多的同类获得新生,他们为中转的人生过客提供了许多“优质服务”。他们会悉心包裹尸体,让他们走的从容;他们会给死者嘴里塞满玉米,以免死者在等候下趟班车时挨饿;他们还会往死者嘴中填塞玉石,让他拿着这份珍贵的物品在中转中行好路。

    因此,墓穴里还会放上一些偶像,以来保佑死者一路平安。至于死者的身份证件,也是必需品,一定要齐全(这里的身份证件只是具有象征性的一些物品,人们通过它们就知道了此人生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比如,如果死者生前是位工匠,那么他的墓中就需要放上石斧来证明他的职业和技能;如果是祭司,就需要放上书籍图谱;同理,是法师,就放些魔石;是猎人、渔夫,就放弓矢钩叉。

    玛雅上层人物的死后安排就不用说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2012神秘的玛雅末日预言简介 >2012神秘的玛雅末日预言目录 > 现代人看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