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生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两,以贴补军用。袁崇焕一宣布海禁,毛文龙颗粒无收。
致命的十万两!袁崇焕这是拦喉切我一刀啊……
毛文龙仿佛又回到了江南那钻研麻衣相术的时代,他必须重新搞懂自己的命运有没有柳暗花明的可能。
很快,毛文龙出招了。但很可惜,他这次出了误招。
他没有选择与袁崇焕直接沟通,而是再次上疏崇祯,倾诉心中的委屈与不满。他甚至说了这样的话:实在是文臣误国,而非臣误国;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崇祯看了毛文龙的奏疏,一方面烦这个人为什么老是打小报告,另一方面也对袁崇焕出手的狠辣感到震惊。这完全是后金的干法啊,自己的军队封锁自己的军队,他袁崇焕想干什么?造反?不太可能。可如果不是造反,袁崇焕走这一招狠棋那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后金趁势攻过来怎么办?现在这情势要不要我老人家出来调停一下?可我要是插手了这件事,袁崇焕会不会说我太小气,老是不放权给他?唉,毛文龙的兵饷还指望袁崇焕去解决呢,朝廷是再也拿不出钱来了。
崇祯选择了将毛文龙的奏疏快递给袁崇焕的做法,他在上面未置一词。他希望袁崇焕有个聪明的处理方法。但是,崇祯没想到他的这一做法竟很微妙地改变了毛文龙的命运;而毛文龙可能到死都不会明白,他的命运在袁崇焕打开他写的奏疏那一刻起,就再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了。
其实,袁崇焕一直没有想过要置毛文龙于死地。
他只是在等毛文龙给他一个说明,或者说是一个姿态。
他宣布海禁,只是想促成毛文龙与他的一次面对面的沟通。
人生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辽东战局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大明王朝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这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因为沟通的结果无非是两个:冰释前嫌或一拍两散。
袁崇焕要认清毛文龙是敌是友。
但是,他没想到毛文龙不是敌也不是友,而是一一小人。
眼前的奏疏有两句话刺痛了他: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崇焕觉得毛文龙误解了他。
误解了不要紧,可以坐下来谈。
但你谈都不谈,直接将自己的成见报告给皇上——究竟谁“操戈矛于同室”?
所以,毛文龙的人品绝对有问题。
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竟长期占据大明朝的咽喉地带,拥兵自重,我行我素,这是国之祸患啊!
毛文龙必须离开皮岛“岛主”的位置。
这是辽东战局的需要,更是大明王朝的需要。
但是,怎么离开是一个问题,一个相当相当棘手的问题。
毛文龙在皮岛经营多年,手下的兵都是他带出来的。
可以说毛文龙在大明王朝建立了一支史无前例的“毛家军”——手下将领为了表达对他的忠心,都改姓毛了。
要毛文龙离开皮岛,就等于要十万“毛家军”离开皮岛。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一旦火拼,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皇太极。
袁崇焕叹一口气:养虎为患,这虎现在大得是无法收拾了。
那皇上是什么态度呢?袁崇焕摩挲着奏疏,体味着崇祯的心境。
本来是上奏给他的奏疏,他却不着一字地转给我,什么意思?
是婉转地批评我?还是让我——相机行事?
批评我不太可能,皇上想必也不愿毛文龙坐大。十万“毛家军”都不姓朱了,搁哪位皇帝头上心里都要咯噔一下。那么皇上是暗示我除去毛文龙?皇上如果有这个心思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