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在鲁
乘,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通常出兵,只说车多少乘,不说人数。按《司马法》所说: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叫徒兵。这样的配置类似于后来的坦克和步兵的配置。所谓的甲士三人就是:战车上左面的“射”,用弓箭,作远程攻击;中间的“御”是驾驶员;战车是一车四马,可以理解为四驱车。中间两匹为“服”,左右两边的称“骖”,或“騑”;右面的“车右”,执戈盾,作近战防御。甲士三人中,“射”“御”都是经过贵族教育的,周朝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贵族的课程;而“车右”更是选孔武有力、忠诚果敢的勇士担任。“甲士三人”都是贵族精英和无敌勇士,可见车有多重要,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去舞两下的。简单地说,车就像后来的高尔夫运动,那是贵族运动。而战车后面的徒兵,就是一般战士了,也就是工农子弟甚至奴隶。
甲士三人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君主、主将坐在车上的时候。当此时,主将居中,御者居左,车右位置不变。由于主将在该车上,所以车右更是勇士中的勇士,类似警卫团团长;而御者是偏在一侧驭马驾车的,更得技术超群。
所以《左传》中介绍战争时,基本都要说明主将的御者和车右。
那么“千乘之国”是什么意思?根据《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翻译一下:军队建制,每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军的统帅为卿;一军有五师(二千五百人),师的统帅为中大夫;每师有五旅(五百人),旅的统帅为下大夫;每旅有五卒(一百人),卒长为上士;一卒有四两(二十五人),两的头目叫司马,军衔为中士;每两有五伍(五人),头目为伍长。
不过,司马后来成为军中执法官的名称。
王室共有六军,也就是中央军,六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属于王室直属护卫部队。这个军由周王亲自指挥,比其他的军多一个师,所以这个军又称为六师,共是一万五千人。不过,到了东周时期,王室的人力财力都不足,早已经无法支撑六军,从三军、二军到最后连一军也凑不齐了。
诸侯军队的编制最多三军,依照爵位高低和国家大小确定,譬如齐国和鲁国都是三军编制,也就是说最多三万七千五百人的军队。而这些军队在战争时期必须听从王室的调动,也就是地方武警部队的意思。通常的小国,就只给一军的编制。
简单计算一下就能发现,三军的建制是五百乘战车。也就是说,齐国和鲁国的军队编制也就是五百乘。那么,千乘从哪里来?齐鲁都是大国,从建国之初开始扩张,因此,军队早就超过了三军的规模。不仅齐鲁,当时的大国的战车都在千乘以上了。
所以千乘之国,就是指当时的大国。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孔子的话并不全面。按照管子管理齐国的理论,丰年不要建宫室,灾年建。灾年秋收之后,老百姓收成差,生活困难,这个时候建宫室,正好给老百姓挣钱的机会,等于是解决就业,找个救济老百姓的机会。中国近年来采取拉动内需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来解决就业和经济增长,这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管仲就实行的了。所以,节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只要节用就是对的。
1.16(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景公招待孔子,对孔子说:“要像鲁国把国政完全交给季孙家那样,把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