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掩心门
了半个世纪。”也许不能近距离接触张爱玲,真的无法知道她的模样。她自是与寻常人不同,而那种别样气质,唯有真正相见,才能深刻感知。但我相信,已经没有人可以走近她的内心,或许从来就没有人走进去过。
这一次漫长的交谈,涉及的话题很广泛,亦很深入。主要提及的是一些作品,如、、《歇浦潮》、、、《第一炉香》、等。张爱玲还提及了五四以来的作家,她非常喜欢读沈从文的作品。又谈到了一些台湾作家,她觉得台湾作家频繁相聚,其实很不好。认为作家分散一点儿的好,避免彼此受到妨碍。
在这个谈话过程中,张爱玲频频喝咖啡。她甚至告诉水晶,她其实很爱喝茶,只是在美国买不到好的茶叶,所以只能喝咖啡。以前胡兰成说过,张爱玲喜欢泡一大杯浓浓的红茶,在午后捧一本闲书,吃着点心。其实她骨子里喜欢的是那种安逸日子,很中国,很传统。只是人生颠沛,给她换成了这种散漫的方式,她亦要迎合,孤注一掷地走下去。
这次漫长的谈话,对张爱玲来说,是人生中几乎仅有的一次。而朋友间的会面,有时终身仅有一次。她之所以接见水晶,其实也不过是巧合,是她偶尔兴起。于她是偶尔,是无意。而对于水晶,却是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后来他写一篇文章《蝉——夜访张爱玲》,他给了张爱玲一个绝妙的比喻。“我想张爱玲很像一只蝉,薄薄的纱翼虽然脆弱,身体的纤维质素却很坚实,潜伏的力量也大,而且,一飞便藏到柳荫深处。”只是,躲在柳荫深处的张爱玲,却总是一鸣惊人。我们时常被她文字里的声音所震撼,所感动,却又不知她身在何方,不知她是否真的安好。
一九七三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自此掩上最后一重心门,红尘世事不相问。张爱玲请庄信正先生帮她寻找合适的住处,庄信正帮她找到的一处公寓是在好莱坞区。有了安定的住所,张爱玲彻底静下心来翻译和研究。
全书的对白都用苏州话写成,对于不懂方言的读者来说,可谓是天书了。而张爱玲将译为国语版和英文版。正是她的努力与坚持,填补了许多人心中的遗憾与空缺。
而最艰辛、最磨人的当属对的考证。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未完。张爱玲自觉人生已无多色彩,该来的来过,该走的走了。她想要的,以及她所拥有的,尽管不是那么多,但她已无欲求了。她希望自己用瘦弱的笔、洁净的心,做完那场未了的红楼梦。
张爱玲的好友宋淇隔些时日,就会在信上问张爱玲:“你的做得怎么样?”似乎这场梦,永远都无法醒转,永远都是那么意犹未尽。张爱玲对的研究,历时整整十年,一九七七年,二十四万余字的,终于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在感受收获喜悦的同时,她的心亦无比空落,因为她人生的目标又少了一个。
十年风雨,十年故事,她的人生还有几个十年,还有几个开始。“散场是时间的悲剧,少年时代一过,就被逐出伊甸园。家中发生变故,已经发生在庸俗黯淡的成人的世界里。而那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仕途竟不堪一击,这样靠不住。看穿了之后宝玉终于出家,履行以前对黛玉的看似靠不住的誓言。”
誓言终究靠不住,无论是否履行过,或者根本就没有兑现,都别去计较。在一出戏锣鼓喧声的开幕时,就要知道散场后灯火尽消的冷清。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遗憾,曹雪芹遗憾未完,张爱玲遗憾那篇未了的。
张爱玲把余下的日子,用来整理她的《对照记》。收录一些真实地过往,记载那些散淡的流年。张爱玲后来经历无数次搬迁,丢弃了许多东西,唯独那本脱了线,蒙了尘的旧影集,一直相伴。著名作家李碧华说:“此批幸存的老照片,不但珍贵,而且颇有味道,是文字以外的‘余韵’。捧在手中一页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