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9篇 钱塘东去
为是中国一项伟大的古建筑。据水利专家推测,8世纪70年代,在杭州附近已修筑有土质海塘御潮。到了10世纪初,杭州附近筑捍海塘,为石砌海塘之始;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则进一步发展为鱼鳞大石塘,这些大石塘甚至沿用至今。钱塘江河口的整治也有过实践,1747年,当时的水务部门曾在河口赭山和河庄山之间开挖中小门,试图以此为中泓,稳定河势于两山之间,但不久复淤。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钱塘江流域的治理才渐趋科学而合理。钱塘江全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为38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62.84万千瓦,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为200.14万千瓦。现已建成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46.51万千瓦,其中发电装机容量相对较大的是新安江、富春江、黄坛口、湖南镇、峡口5座水电站,其装机容量达到120.17万千瓦。

    <er h3">三

    新安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旧名徽港、青溪、歙港,从源头至建德梅城,长359公里,流域面积为11674平方公里,其中在杭州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5645平方公里,河长128公里。新安江在兴建水库以前,河宽100至300米。其江流曲折,两岸千峰竞秀,水质清澄,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涉足于此,并留下:“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的诗句。新安江发源于怀玉山脉海拔1350米的主峰,经安徽休宁、屯溪、歙县至街口附近流入浙江淳安县境内,至建德市梅城东与兰江汇合后称富春江。新安江素有“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之誉。上游干流曲折奔流,穿行于皖南、浙西山区的丘陵、低山和盆地间,形成青峰夹岸、翠岗重叠,千仞石壁、临江卓立,百丈飞瀑、向谷悬空的山川景色,特别是迥异的水色,更是著称于世。新安江在歙县境内有一座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渔梁坝。从水利角度看,渔梁坝毫无疑问是新安江流域水利工程的鼻祖。

    渔梁坝系安徽省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水利专家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渔梁坝既可蓄上游之水,也可缓坝下之流。无论是灌溉、行舟,还是放筏与抗洪,都可兼而利之。渔梁坝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从表面看,坚石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而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则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之为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就显得极为牢固。而每一层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曾经给予此坝如此评价:“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站在渔梁坝顶上,举目四望,可谓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安闲。坝下则乱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林木葱郁;建于明代的紫阳桥,宛若彩虹横卧清波,此桥长140米,高14米,宽10米,在歙县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渔梁坝址地处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这条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便可下到渔梁坝。2001年6月25日,渔梁坝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从古人建造渔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69篇 钱塘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