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篇 正说南渡江
一、“上善”与“善下”
当我们说:土地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当我们说:森林是地球的生态中枢;我们一定要说:水,是维系这一切的根本命脉。
水总是在流动着,由高向低,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然后,一无所求地扑入大海的怀抱。
水哺育了人类,哺育了生命形态。一条河有一条河的轨迹,一条河的冲积扇会造就一方文明,水的流动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依托。世间万物由水生成,当然,五谷轮回,最后万物都会还原于水。
人自称是万物之主,但是血管里流的却是江河之水,故曰:人是水做的。
一条河从源头到入海,不断地包容万物,不断地汰洗污垢。河流无言,它润泽大地、滋养生命时,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地和生命饱满时,河流常是看客,是风景;大地和生命缺水时,河流是任凭支取的营养库。从古到今,从动物到人,对水都充满无限崇拜与敬仰。动物要寻找水草肥美之地觅食,人要靠水而居;“靠水而居”四个字已为水和人的关系作了彻底的说明。
水的情感都是人赋予的。爱水与恨水,水的功与水的过,都是人强加给水的负担。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借水之高洁而喻君子之间的高古。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是在说“水”无情,还是说人在有“水”时没很好地珍惜。
庄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似其不争,故天下莫之争。”是说天下最高尚的品德莫过于水,其“善下之”更是“天下莫之争”。庄子先生已把水的美德说到了极致。
《圣经·创世纪》中有过这样一句话:“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我本人读不懂《圣经》,但这一句我是心领神会的。
水面与神同在,与“上善若水”是何其异曲同工。
我一直认为“泽被”一词是为表彰水的功绩而创立的,“泽被”没有界限,无法量化,是伴着文明的发展而延展的。
人们对河流的认识是从需要到认知、研究再到亲近、保护,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一方面从水中汲取养料,一方面将人类的污浊之物排放到水中,甚至为一时之利而破坏水源破坏水边植被,致使自然灾害增多,水资源紧张,人们的生活慌乱。
水资源缺乏,相当于人类在贫血。
把江河喻为血液,在我国古籍《绎史》中有如下记述: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
这是古人在描摹先祖盘古,不经意地道出了江河同血液一样重要的道理。
支撑生命的是阳光、空气和水,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中只有水是可触摸可塑形也更容易遭到破坏的。
据说,老子李耳的老师常枞躺在病榻上这样教导老子:
回到故乡,或者经过故乡的时候,你要下车;
从高大、古老的树木下路过,你要弯腰蹑足而过;
面对大江巨川,你要垂首;面对小河流水,你要让路;
山川万物,故交先辈,是为大,而吾辈为小。
哲人的智慧总是能穿透时空,并与今天的现实不期而遇。
不知现代的人们是否都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不知今天的人们是否都懂得这种敬畏。
现代文明,可以理解为科技的文明,科技是在不断挖掘人类的创造力,人类在释放创造力的同时,也释放了等同于创造力的甚至大于创造力的破坏力,这个破坏力作用在水上,就不仅是江河湖泊的灾难,而是人类的灾难。
现在,我们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