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惊人之举
照片。

    这张照片至今仍在李银桥、韩桂馨夫妇的相册里。

    “这张照片,我珍藏已有四十多年了,在战争年代,每当行军转移到新地方时,我都忘不了把它带在身边”……现已退休在家的韩桂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不无感慨地说:“每当想到那次我冒冒失失去找他老人家照相,心里就会有些内疚。可在他人面前我至今还有些得意:毛泽东主席对我这样一个普通女战士竟如此顺从。我的爱人银桥有时总爱对我说:‘我跟随主席十五年,还没有一次敢像你那样做的!’你说我能不得意吗?”

    塘边打赌

    关于毛泽东爱打赌的事,从卫士那儿听来不少。毛泽东是个很幽默的人,他的思维活跃,常有出人意料的奇想,而这种奇想之中又有很深刻的道理。

    有一次,卫士长利用和主席散步的机会,指挥几个卫士,将毛泽东书房里的一张大沙发搬到另一个屋子里。可是试了几次,就是搬不出门,于是只好放到了原处。

    毛泽东回屋后,见沙发还在原处,而几个卫士傻愣在屋里不知如何处理这件事,便问:“怎么,请不动它?”

    卫士封耀松说:“门太小,出不去。主席,干脆还留在屋里算了吧!”

    毛泽东用奇怪的目光看了看他的卫士,围着那张大沙发走了半圈,似乎十分严肃地思索道:“唉,有件事我始终想不通呢……”

    平时,毛泽东跟一些专家谈学问、谈国策后,常有踱步到卫士值班室来,很认真地提些问题让卫士们发表意见,卫士们也乐于在他老人家面前亮亮自己的“高见”。

    这一次也不例外,几个年轻的卫士听毛泽东一个人又在嘀咕,便跃跃欲试了:“主席,什么事,您说出来我们听听?”

    毛泽东摇晃着头,侧脸而语:“你们说说,是先盖起这房子后搬来沙发呢还是先摆好了沙发再盖这房子呢?我真弄不懂。咱们是不是就此打赌,你们同意不同意?”

    “这……”卫士们一听,一个个脸都红了。毛泽东的话,不是在批评自己不动脑筋吗?

    “还愣着干什么?快搬!”卫士长吆喝道。于是,卫士们七手八脚,横来竖起,总算把沙发“请”出了门。

    追根到底,把所想的事情和问题,做个明白,弄个清楚,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性格。卫士说,毛泽东较起真来还真有那么一股劲。有一次,卫士陪着他和作家萧三在西柏坡散步聊天。走着走着,大路的前面一群人在那儿吵吵嚷嚷。

    “那里出什么事了?”毛泽东关切地问。

    “昨晚刚下了大雨,河水暴涨,顺着河水冲下来很多东西,老乡可能在河边打捞东西!”卫士说。

    “走,咱们也去看看。”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大步朝前走去,后面的萧三也赶忙快步跟上。

    毛泽东一行沿着河边的一条水渠而走,那一片片刚被河水淹没的稻田即刻跃入眼帘。毛泽东深为惋惜道:“眼看收到手的粮食,被老天爷这么一泡,就完了。应当马上组织部队,帮助老乡赶快排水,兴许能减少些损失。”

    “我说萧老乡,”毛泽东转头对萧三说,他们同是湖南人,“要在咱们南方,是很少有这种情况的呀!”

    萧三答道:“是的,在我们湖南,平地都是水田,下大雨也不怕。渠道河流如网,水流畅通,小河大河,大江大湖,就像一个人的血脉管一样,吃得再饱,营养再好也不会盛不下血液的。”

    “在北方,看来是很有必要搞些旱涝保收的农田设施。”毛泽东想着问题,便走到了那群喧嚷的人群处。

    原来,真是老乡们在河水里打捞东西呢!这条河叫滹沱河,洪水泛滥的河面上浪涛滚滚,夹着什么西瓜,木头,衣物,还有死鸡,活猪,狗崽子的,由上而下地冲来。由于水流急,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墙警卫简介 >红墙警卫目录 > 第十二章 惊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