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快说,我听听。”

    “不久前,我们向东北松辽平原派去了一个小分队,发现有一片……”黄汲清见副总理如此认真,于是从头到尾将松辽盆地的普査与踏勘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好,你们抓得对,松辽这块一定要牢牢抓住不放,直到弄个彻底明白为止。”难得有笑脸的陈云此时此刻也满脸粲然。

    受到鼓励的黄汲清也像一个打开了的话匣,说:“我还有个建议。目前国家向西北投入的石油工业力量很大,而国家真正作为工业资源消耗98%以上的却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如果我们加大对东部石油勘探的投入,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几个大油田。那时,东部就可以形成工业基地与资源基地比翼双飞的局面。”

    陈云高兴地抓住黄汲清的手:“你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一定向中央报告。”

    不久,党中央就石油工业作出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东移的部署。我们今天在许多有关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史书和文件中,都可以看到战略东移这四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字眼。其实,作为促成石油工业战略东移的当事人,黄汲清本人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他的理由是,这样容易使人产生为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我们放弃了西北等其他地方的工作;或者让人产生在发现大庆油田之前,国家对其他地方的石油普査勘探工作是否忽视或放松等误会。实际上,所谓的战略东移,是因为根据黄汲清他们认为的松辽盆地有可能发现一个特大型油田的判断,国家有意识地加强了对东部石油普查勘探在人力物力上的倾斜而已。即便在数十万人参与大庆油田大会战的时刻,西北、西南、华北、江汉等地方的石油与天然气普査勘探工作从没有停止或削弱过。

    然而,自1958年起,以松辽平原为主要战场的我国石油工业确实开始轰轰烈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宏大战役。其投入、其规模,较之玉门、克拉玛依油田以及五六十年代所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要大得多!

    最先开进松辽平原的两支正规部队依然是地质部的。

    此刻的韩景行已不再是只有几个兵的小分队队长了。他的小分队不久便被命名为中央地质部东北局157地质队,后来又因为各路人马集结而来,一下扩大到一千二百多人,再度改名为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査大队。

    第二支队伍却是根据黄汲清、谢家荣的主张而成立的。石油普査离不开物探。所谓物探其全称即是地球物理勘探,它属高科技领域,跨多学科。它的手段有重力、磁力、电法和人工地震,如今又多了航磁、航测和卫星遥感等。加强物探工作,可以避免打许多冤枉井。我们都知道,在沙漠、在海上等复杂地区打一口石油井,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几个亿。因此,物探在石油勘探工作中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此,根据黄汲清等人的建议,地质部从西北调来两支当时最好的物探骨干队伍,它们是中匈技术合作队和205物探队,加上由四川东征到松辽的403物探队和原已在松辽的112物探队,合并组成了地质部长春物探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秘密档案简介 >秘密档案目录 > 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