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略思维最重要
北省建设沿海强省的布局中,京唐港早已被赋予当“领头羊”的历史重任。历史已经赋予京唐港人这样的责任:作为渤海湾经济区的未来沿海新兴港口城市,这里通疆达海,后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前有通向世界的大海,发展空间无限,发展前景美好而壮观……
然而,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扩大京唐港的建设规模?刘卫民和京唐港人几乎每天都在掐着手指算账:吞吐能力应该达到多少万吨才能成为大港?而要称其为大港,还必须投资建多少个5万吨级甚至10万吨级的泊位?要建这些超大吨级码头得需要多少投资,钱又从哪里来?如果有了足够的钱该怎样干?如果没有那么多钱又该怎样的干?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异常。沿海港口如雨后春笋,每一个港口的主政者都想把自己的地盘做得最大最强,京唐港将向何方发展……所有这一切,刘卫民与班子成员必须想明白,然后还得拿出做法和措施。光有一般的做法和措施是不足以参与群雄四起的港口经济竞争的。
港口经济是什么?它应该是区域占领与辐射式渗透相结合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经济;它应该是条块垄断与海纳百川相烘托的具有明显垄断专营优势的经济,它还应该是追求尽可能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型经济。不不,不仅是这些,港口经济更多的还应该是一种具有明显战略特征的战略经济!
“对,港口经济从更广泛和更深刻的意义上讲,它应该属于一种战略经济。”刘卫民很喜欢军事术语,因此他对港口经济的理解会比一般人更具有战略思维意识。这也使得他在谋划京唐港发展时,比别人高出一筹的本领。
战略的目光总是看得更远、更深刻。
刘卫民明白,要把京唐港做大做强,仅仅依靠政府投资,绝对不行。于是,他与他的伙伴们一起,下决心另辟蹊径。
多元化吸引各方资本参与港口建设,这在京唐港建设方面早有传统。港口建设之初,国家没有一分钱的投资,只有唐山市财政投放的3000万元。这点有限的投入,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港口建设项目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面对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唐山市政府、唐山港京唐港区应急求变,加强了与北京的合作。于是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内引外联,采取了“跨地域”、“跨所有制”、“出让岸线”、“土地折价入股”、“企业独资”等方式方法,进行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联合建设港口,走出了一条以“利益共同体”为纽带的市场化建港之路,使港口规模迅速扩大。
不过,在这条联合民间资本建港的“创新”之路上,京唐港走得虽然颇感欣慰,却也并不轻松。采访中,刘卫民董事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引民营资本进港虽具有创新意义,因为这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在港口业内超前地引入民间资本,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是,2003年,当中国港口协会请我介绍引入民间资本经验时,我还是感到为难。我说过,那时做了也只能偷偷地做,不能公开说,要不然就会招致麻烦,招致有关部门或学术舆论界的批评。因为当时国家还没有针对港口经营中引入民营资本的相关政策。党的十六大召开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的政策,才被明确地提了出来。从那时起,我们京唐港的做法似乎开始理直气壮了。”
京唐港过去与其它港口一样,是采用的港务局的行政体制。2000年开始,他们在北京、唐山两市领导的关怀下,大胆探索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近3年的实践,于2003年初,正式改制为由北京金泰集团、河北燕山集团、唐山港口投资公司等6家股东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从此走上了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营的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新路子。
港口要做大做强,码头停泊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