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见了《建国方略》里的北方大港
唐山人失去了一代拥有乡情的伟人的呵护,也就失去了一段漫长而珍贵的兴邦之旅。这期间,渤海湾没有平静过,各路港口纷纷崛起,紧随其后的是大片腹地的乡村和城市的大发展。唐山人感到了一种失落和紧迫。尤其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波高过一波的涌天巨澜下,深埋在唐山人心目的那个梦想,被一次次的搅动和唤醒。

    唐山是谁?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矿,第一条工业铁路,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袋水泥和第一件卫生陶瓷。唐山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史的起始点与代名词。这里的煤炭、钢铁、水泥、纯碱和陶瓷,从始至终称雄于中国工业界,即便是进入21世纪的今天,这种格局仍然没有多少改变。

    这是唐山人的骄傲。然而,正是这种依靠智慧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锻铸出的骄傲,让唐山人感到了另一种无法忍受的屈耻与不甘,那就是“有海无港之痛”!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我相信,能熟读老子这段的唐山人不止今日执掌“北方大港”航舵的刘卫民一人。“上善若水,利民者兴”,以水利于万物而不争的美德,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发展他人,在发展他人同时又促进自己前进的理念,正是刘卫民这样的唐山人的宽阔胸襟和处世立业的坐标,决定了他们的历史抉择。

    唐山的发展何止是唐山人自己的事,唐山的崛起波及的是整个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唐乃至中国版图上的北部和西部的无垠疆域,那正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

    百年前的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在渤海湾,偏偏钟情于在唐山地域的海疆上建一座定名“北方大港”的港埠,是“此地西南为直隶山西两省,与夫黄河流域,人口之众约一万万;西北为热河特别区域及蒙古游牧之原,土旷人稀,亟待开发。夫以直隶生齿之繁,山西矿源之富,必赖此港为其唯一输出之途。倘将来多伦多诺尔库间铁路完成,以西伯利亚铁路联络,则中央西伯利亚一带,皆视此为最近之海港……穷其究竟,必成将来欧亚路线之确实终点,而两大陆于以连成一气。”中山先生因此认为,“中国该部地方,必需如是海港,自不待论。”

    伟人的目光总是犀利的,并能一针见血,明察秋毫,言及本质。

    “北方大港”,不建是一种国威的丧失,民族的遗漏;晚建同样是一种浪费和迟钝。唐山无法再等待了,只争朝夕是好汉。早在共和国成立之后,唐山人的建港之想就无时不在牵动着每一根神经。“以钢为纲”的岁月里,“北方大港”的建设问题随着唐山钢铁基地的建立而一直在酝酿之中。这一构想即便在1976年几乎彻底毁灭了这座钢铁城市的“唐山大地震”中,它也从来没有被泯灭过。

    唐山人的建港信仰如同珍视生命一样毫不动摇。

    有一段历史和有一批人是永远不能忘却的: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之后的1979年至1984年间,国家计委提出了京津唐地区国土开发和生产力布局要向滨海地带推进和重点开发冀东地区的战略。“北方大港”的所在地王滩海滨一下骚动起来,一项由600名专家组成的调研工作如火如荼的全面铺开了。“钢铁基地和海滨大港”必须同时考虑!专家们的建议让参与这一伟大战略构思的副市长王大名和市计委负责人魏振江兴奋不已。1984年,一位在“北方大港”建设史上必须提到的重要人物到唐山市任职,他就是新任市委书记岳岐峰同志。这位后来又出任河北省省长的建港热心人,以非凡的远见,组织决策了建设唐山港的宏伟规划,并在筹措资金上不遗余力。就在他离开唐山到石家庄就任省长时仍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你也能过好日子·中国百姓致富调查简介 >你也能过好日子·中国百姓致富调查目录 > 第一章 见了《建国方略》里的北方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