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目击高考现场
片漆黑。这是老师们采取的强制措施,为的是让考生们能够休息好,以便明天精力充沛地上战场。所有的笔和手电之类的照明用具及学习用具也一律被暂时收缴。

    “喂,你睡得着吗?”考生A悄悄掀起蚊帐问B。

    “废话,能睡着吗?”B说。

    “那你在于啥?”问。

    B扬扬一只手指:“看这儿……”

    A说看不到。

    B示意他悄悄走过去看。

    A凑近一摸,不由大惊出声:“哇,你怎么啦?流那么多血!哪儿刮伤了?要叫老师吗?”

    B“嘘”地用嘴巴示意A别出声:“这是考前的最后一件必须做的事,老考生们说……”说完他把手中的一块什么东西藏在了枕头底下,令A道:“回去睡吧。”

    第二天一早,考生们以最快的动作完成了洗漱,当A和大家一起走出房间时,他的两眼仿佛一下凝固了,他被走廊两侧墙上贴满的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布条、纸条惊呆了:原来同学们都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写下了“上战场”的血书。再看看那血书的内容,A同学被震撼得浑身发颤——

    “誓死一战!”

    “我以我血为证:拼命冲刺到底!”

    “搏不死则活,活不成则死!”

    “为了父母!为了老师!更为自己:拼杀吧!”

    血书之多连成了一片“血墙”。看上去十分庄严,也十分恐怖。

    现在已经进入上海某大学的A同学告诉我,他本来或许第一年可以考上大学的,但正是7号这天起床后看到同学们写下的这一张张血书刺激了他的神经,那一年他走进考场,手中拿的虽然是考卷,但眼里呈现的却一直是那一份份血淋淋的誓词……三天考试,他的眼前无时不在晃动着同学们那誓死一搏的血书。因为他没有写,所以他觉得自愧对高考的决心不如大家那么大,有种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大家的强烈内疚。这一年他失败了。

    后来老师和他自己都认为失败就失败在他没有写血书上。有老师告诉他,有一年一位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就因为在考前拿出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之心,结果超常发挥,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老师从此便常常用这个学生的事例激励考生,于是,这个中学每年高考时,总会在临考前出现众多学生挥写血书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写了血书就真的管用?就一定能考好?”我问现在的A。

    A说他也说不清,不过同学们都这么做了,他不做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内疚,他本人两次高考的结果正说明这一点。

    我无法相信A的这种说法,但我又找不出另一种解释。我所采访的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几乎都有考生在临考前写血书的情况。写过血书并走过了“独木桥”的同学们说,这种办法有一定效应,因为人在临战时需要一种置自己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准备,这种精神准备越充足,就越可能获胜。而一位写了血书又没考上的学生则说,他第一次写了“落榜可耻”四个字,但出考场后他就意识到自己不会被录取,为此他拿起自己写的血书蒙在脸上哭了整整一天。他说从此他就觉得“落榜可耻”四个字就像烙在脸上,使他不敢在老师面前抬头,也不敢在父母面前抬头,更不敢在镜子面前照自己。他说那张无形的血书永远像一块蒙耻的布条笼罩在他的心头,他再也不敢重新参加高考了。后来家长带他到了精神病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才重新恢复了自信心,第三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时,什么都没有写,只是心里默默地念着一句话: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抹去心灵流血的昨天!后来他真的考上了,而且是一所不错的工商管理大学。

    我不是心理学家,不能解释这类现象,但在考场前看到的同学们一副副或大义凛然,或誓死如归,或惶惶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高考报告简介 >中国高考报告目录 > 第三章 目击高考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