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战略决策
间又紧,能否借你们的飞机将这些指挥员送到前线去?”因为是试探,老到的杨尚昆自然没有将这批指挥员的姓名、职务及其他有关情况透露出去。没想到,美军观察组负责人非常爽快,竟连他的上司都没有请示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1945年8月25日,美制道格拉斯运输机停靠在延安城郊东关机场上。

    叶剑英、杨尚昆早早就来到机场。事先接到通知的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肖劲光、杨得志、邓华、李天佑、江华、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各战区的主帅陆续来到飞机舷梯旁。这些将领们一个个十分高兴,似乎心里都在说,好家伙!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飞机,美国也借给我们。真是天助我也!他们背上降落伞,整理好行装,准备登机。

    一架普普通通的外国飞机一下子集结了这么多的高级将领,这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只有毛泽东、周恩来和党中央才有如此大的勇气和胆略。叶剑英、杨尚昆在机场与奔赴前线的将领亲切握手话别,反复说的是“一路平安”。可以看出,这次飞行在他们的心中占有着多么重的分量。

    随着螺旋桨的转动,飞机开始滑行,不一会儿便顺利起飞了。飞机升到天空,叶剑英、杨尚昆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他俩同时在心底里默默祝福:愿马克思的在天之灵保佑,千万别出事,这架飞机上的人可都是我党我军的精英啊!他们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啊!

    叶剑英、杨尚昆在焦急地等待着!毛泽东、周恩来在焦急地等待着!党中央、中央军委最高统帅部在焦急地等待着!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走过,人们的心在一上一下地跳动。经过4个小时左右的飞行,飞机终于安全、平稳地降落在指定机场。

    太行军区迅速将飞机已安全着陆的情况报告给了延安。到这时,叶剑英、杨尚昆才放下心来。他俩很快地又报告给了正在焦急等待中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听到这一消息,毛泽东、周恩来终于松了口气。两位老战友四目相视,双手情不自禁地紧紧握在了一起。几乎同时发出赞叹声:叶剑英、杨尚昆为我党我军立了大功啊!

    后来,叶剑英、杨尚昆又巧借这架飞机,把聂荣臻、肖克、罗瑞卿、刘澜涛、郑位三等高级将领和张闻天、高岗、李富春等党政要员分别送往山西灵丘和东北地区。

    历史将永远记住中央外事组与美军观察组的成功合作!

    威名远扬、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甚至准备开小差要求去东北

    中央经略东北的战略决策激荡起各地将领的勃勃雄心和一腔热血,他们纷纷上书要求前往关外,威名远扬的许世友甚至准备开小差要求到东北去。

    当时,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海运总指挥,经他的手,将6万多大军从海上运往辽西葫芦岛,而自己却迟迟未接到出发的命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焦心之至,他找到即将北上的肖华,说:“现在往东北运兵,看样子东北要打大仗,我求你让我跟你们一起到东北去。”

    肖华感到好笑:“你一个大司令,怎么能说走就走?”

    许世友一瞪眼睛,满不在乎地说:“那有什么!你随便给个官当当,官大官小无所谓,只要有仗打就行。”

    肖华劝道:“你别乱弹琴了,几万部队渡海,没有你许司令,船从哪里来?棉衣从哪里来?”

    许世友粗中有细,早就做了准备:“船和棉衣都安排妥当了,没有我,别人一样指挥。实话告诉你,我已经给自己准备了一套黑棉衣。”

    肖华见他犯了倔劲,安慰道:“我也是刚接到开赴东北的命令,没准你那套棉衣还能派上用途。”

    话说到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辽沈战役实录简介 >辽沈战役实录目录 > 第二章 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