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送蒋?扣张?蒋介石背信弃义
便条约见张学良,限下午2时送到。

    不知是约见的条子没有按时送到张处,还是张学良急于马上送蒋离陕,来不及与周会见,总之,下午2时许,张学良会见了杨虎城并定下3点30分送蒋出发,之后回到公馆与赵一荻简单告别,就与蒋介石一起离开了西安。

    在张学良回到公馆的很短的时间里,由于东北军总部情报处处长黎天才突然造访,周恩来、博古本来安排会见张学良的时间只好延后,这一延后就使周、博最后一次劝说张学良的机会擦肩而过,也使张学良失去了最后改变主意的机会。

    按照张、杨约定,下午3点30分,杨虎城乘车来到高桂滋公馆。这时,张学良已经陪着蒋介石等人走出了大门,他们分乘两辆汽车,张和蒋介石、宋美龄乘一车,杨和宋子文、端纳乘一车,非常秘密地直奔西郊机场。

    4时许,汽车在西郊机场停下。此时,机场上两架飞机早已备好,蒋介石探身从轿车里走了出来,他披着黑色斗篷,头戴礼帽,脸色铁青。机场里,还聚集着2000多名群众队伍,这是准备欢迎绥远抗战将领傅作义将军莅临西安的。蒋介石误以为这些人群是专门阻挠他回南京的,顿时又紧张起来。

    蒋介石连忙向张、杨表示:

    我答应你们的条件,我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实现,你们放心,假如以后不能实现,你们可以不承认我是你们的领袖。我答应你们的条件,我再重复一遍:(一)明令入关之部队于25日起调出潼关。从本日起如再有内战发生,当由余个人负责。(二)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三)改组政府,集中各方人才,容纳抗日主张。(四)改变外交政策,实现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的国家。(五)释放上海各被捕领袖,即下令办理。(六)西北各省军政,统由张、杨两将军负其全责。

    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亦须承认。

    蒋介石对张、杨重申了六项承诺之后,转向张学良说:“我们兄弟二人大仁大义,绝不抱怨,将来历史上记一笔,流芳百世。”张学良听了颇为激动,再次表示要亲自陪蒋去南京。蒋介石欲擒故纵:“我们兄弟二人能互相谅解,你到南京就不好办了,他们打你的主意,我就遗臭万年了。”意思是劝张不要送他。

    此时,张学良动了感情,越发觉得非亲自送蒋不可。后来,他对此一重要时刻的送蒋思考作了回顾,在1937年2月田雨时随何柱国、王卓然去溪口探望张学良时,张回答田的提问中系统地道出他送蒋的理由:

    (一)“兵谏”有俾国是,所商圆满,挺身赴京,理所当然;

    (二)防止大计有变,毋宁护驾前往,目睹一切落实;

    (三)……澄清国际、国人、舆论的误解,增强政府和蒋先生的威信;

    (四)无个人安全、被报复的顾虑;

    (五)……万一变卦,……就算“负荆请罪”;

    (六)既容纳谏,国事有望;纵即不利于小我,绝非所计。

    蒋介石在机场发表的谈话,当时的《西北文化日报》和《解放日报》都作了报道。

    蒋讲话之后,与杨虎城等人握手告别,急匆匆地和宋美龄、宋子文、端纳登上一架飞机,飞机轰然发动,立即滑向跑道。张学良与他的随从副官、卫士也登上另一架飞机,紧随其后跟着起飞。

    张学良就这样离开了西安,离开了他父子两代创建的东北军,从此告别了政坛,告别了军旅生涯,在他的前面漫长的幽禁生活即将开始。

    ★西安方面的担心变为现实:张学良一入南京立即被拘,无罪成有罪;蒋介石玩弄两面手法。明为“赦免”实则已无限期扣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十一章 送蒋?扣张?蒋介石背信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