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再造马家军
到十六度而奋斗”的悲凉口号。我看到繁乱嘈杂的火车站前,衣着俭朴的下岗职工们,正在寻觅着年后“再就业”的一切机会。我看到车站上两个巨大的繁体字:渖阳,映衬在灰蒙蒙的天空中,十分古朴苍劲。
我以沉重的心情聆听着人们的话语,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和年迈的街头小贩们这样说:咱东北人不行啊,咱们思想太保守了,整啥啥不成,连体育都大滑坡了,从上往下撸,就是没钱哪!俺们太笨了脑筋不好使……我说:“能觉着自个儿保守就是不保守。再说怎么能把东北人看得那么保守那么落后呢?”想一想,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曾经充满了胜利豪情的土地,一片为共和国奉献了骨头奉献了血肉奉献了乳汁的土地,一片在北方农民心目中无比富饶的土地。森林、草原、大豆、高粱,有金银铜铁钢,还有石油和煤矿!面对东北,我们足以套用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等诸如此类的词语去赞誉她,怎么能说大东北忽然就保守就不行了呢!我想到了在辽宁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大型祭坛、积石冢、女神庙,证明这里早在五千年前就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远古文明社会。一下子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红山文化”以及数不清的古代成果一再证实,东北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曾经并存于世,从而有力地修正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然后向四周扩散的单源中心说。正是从这里孕育和出发了许多强悍的少数民族的前锋,他们先后入主中原,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留下了鲜明的北方民族印记。烈马奔驰,旌旗浩荡,从南北朝到清朝,漫漫1500年,东北民族或在北方建立区域性政权,如北朝,如辽、金,或在全国建立大一统政权,如元代,如大清,时间长达750年,占这段历史进程的一半。东北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是一个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的历史进程。东北民族不断接受着中原汉文化的哺育和影响,同时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强有力的新鲜血液,补充了生机勃勃的无穷活力。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千百年历史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其主流是由许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了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这其中就包括大东北各民族。
放开了说,马家军的诞生和发展,同样是东北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统一的结果,这是一次优化组合的卓越证明,马家军队员们的辉煌胜利曾经激荡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勇武之心。往深里追寻,马俊仁及其女弟子们既是山东人,又是辽宁人,既是东北民族文化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遥望古老长城以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东北民族以游牧渔猎文化为基本生产、生活形态,肉骨以食,皮毛以衣,车马以家,转徙随时,逐水草而居,依丛林而猎,质实贞刚,注重实用,快马加鞭,开放流动,脚步是敏捷的,心态是进攻的。狩猎中,他们直面凶猛野兽,志在必得,动作稍有迟缓,反被猛兽捕食果腹,祖而父,父而子,子而孙,子子孙孙,那迅速紧张快捷的动作经过千万次重复,渐渐变成了东北民族世代传承的思维定势,沉淀于民族心理的潜意识之中。东北人性格粗犷直爽率真,盖源于其祖上在生产和生活当中,干脆不允许留下多少转弯抹角的时间。而相对严酷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又造就了东北民族坚强的意志、挺拔的精神、豪迈的性格、雄健的体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健儿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成长,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奔跑。试看长城以南,我们的祖先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求稳怕变,祸福在天,自给自足,守业相传,文明程度固然很高,却轻易不愿意创新革命。从这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