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谎言的诞生
后,有的媒体就把以前的刘丽说成了“什么成绩也没有的黑脸小姑娘”,城市姑娘也变成了村中少女。对此,有意记取历史教训的人便以《警惕宣传误区》为题发表评议文章,专门披露了刘丽和曲云霞出山时的真实情况,呼吁“切不应遗忘或抹杀基层教练的功绩”,“他们会特寒心的”,“将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无疑在扼杀体育事业的基础”,措词严肃,很不客气。

    据我了解,马家军的队员有一半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农家女,如张林丽、刘丽、吕欧、吕亿、王媛,都是职工子弟或城市户口,有的父母还是大学生如吕亿,有的父母是工程师如王媛。兵变前后招入的一批新队员如姜波、尹莉、白雨等人,也压根儿不是苦寒贫困的村姑土妞。

    这些基本的事实,当时人们咋就视而不见呢?

    宽一步想来,当初写文章的朋友们原也是一番美意。大家无非是想褒扬老马选材有方,独具慧眼,专攻有道,他打破了传统选材的老路子,破除了迷信,选中队员后又训导神速,化腐朽为神奇,功高盖世而已,至于是否对老马过誉而又是否伤及他人,却没有多想。问题在于如此以讹传讹,情绪至上,敷衍成篇,却是少了点儿职业的严肃性,违背了客观真实。究其根源正是造神运动的心理惯性在发挥作用,其后遗症是大可哀痛的。我神州大地并不乏时代英雄,而英雄既出,面对香风花雨,捧杀的结局就难避免,这个现象已成为许多当代英雄们一大悲剧。因此,新闻界的责任当是很重大的。

    我案头上有一篇1993年10月载于《辽宁日报》的长篇通讯,盛赞中国马家军,头版转二版又转四版,赞马之声扑面而来,对曲云霞的出山过程叙述颇为详尽,文章说,老马执鞭,选材心切,雪夜奔金州,办事不过夜,“冲着运动员的房门就咚咚地敲起来,好一会儿,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细高挑的小姑娘,马俊仁往大炕上一瞅,一个个棉被包得姑娘们连头都不露,他欣赏开门姑娘的勤快和勇敢”。

    当晚,马俊仁见到孩子们的教练邱立斗,指名要调两名队员,文章接下来写道:

    老马的要求当即以筹备青运会的名义被拒绝……他再没有补充人选了。可能是开门时留下的感情,便提:我要给我开门的那个小孩行不行?这厢立即答应:她行,她啥也不是。(按:曲给马开门,邱并不在场,何以知道马所指其谁?)

    啥也不是?莫不是发傻、发呆、一个废材?看看再说……嗯,反应蛮灵敏,没毛病,再看小姑娘的长腿和几道脚关节,马俊仁心里暗自惊喜,他发现这小姑娘有鹿的腿姿,有鸵鸟的足式,他当即拍板……

    ——这“鹿的腿姿”、“鸵鸟的足式”,一般的教练肉眼凡胎看不出,所以给曲云霞一个“啥也不是”的评价,老马一要,老邱就给。

    种种失实的说法和报道出来后,金州体委的干部职工心口堵得慌,纷纷为老邱等人打抱不平,促使有责任心的记者们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打底儿教练邱立斗》、《曲云霞出山记》、《警惕宣传的误区》等阐述真相的言论和文章,针锋相对地说:“像邱立斗这样的人多几个,中国的田径就更了不起了,写中国田径史应把邱老师写进去!”在充分肯定马俊仁后期功绩的同时,为基层教练大鸣不平。专门注明“根据邱立斗口述整理”的文章《曲云霞出山记》以事实为依据,纠正了种种不实之词,综述如下:

    马俊仁那天下了火车,已是大半夜,他来到金州体委随意敲了运动员宿舍一扇门,开门的是个大个子女孩儿,老马要见邱立斗,女孩儿告知邱已回家,老马即请队员将邱找来。省队选人,老邱当然认为是好事,历来是支持的。老马点名要一名叫靳雪的队员,邱教练告知:靳雪连小学还没有毕业,去省队太小了。我手里现有9个女孩儿当中,最大的上初二叫曲云霞,她得过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独立调查启示录·马家军调查简介 >独立调查启示录·马家军调查目录 > 第十二章 谎言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