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苦斗在鞍山
和群众利益联系起来挂起钩来,事业才能繁荣,这倒是事实。
我顿有所悟,马俊仁在鞍山田径界一步一步奋斗发展,同自家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连的。田径场上的胜利就是一个鞍山男子汉人生价值的实现和证明。
最早跟马俊仁共事的人们对我介绍老马,都离不开人生奋斗这条线索,他们说:
马俊仁从三三六八公安部队回到鞍山以后,首先面临的是饭碗问题。
在农村待了一段时间成了家。当时正处在“文革”期间,学校里搞复课闹革命,过去的教师们普遍挨整,有这问题那问题的都不能重用,各个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市革命委员会要培养新一代的教师队伍嘛,就从知识青年当中、从复转军人当中和表现好的社会青年当中选了一些人,在鞍山五七师范组织了一期教师培训班,经过短训搞速成,然后分配到各校去任教,学员从此就算参加工作了。一位与马俊仁当年同在短训班里共事的教练回忆说:那时候找个正式工作很不容易,马俊仁和我们都幸运地来到班里学习。全班40来人儿,主要是培养体育教师。时间是1970年6月份至年底,第二年的1月分配。老马复员时属于哪来哪去,已经回郊区农村当农民并且是结了婚的人,所以对这次机会他很珍惜。入班后他学习很辛苦,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学校,回了家还要喂猪、起猪粪、收庄稼,家庭负担比较重。短训班每人每月发15块钱津贴,别人都没有结婚,够吃够喝了,老马就很节约很仔细。当时我们20来岁都没有出过门,对外面的事情啥也不知道,老马在朝阳那边当过兵,相当于现在的武警,还看押过犯人,参加过大比武训练,算是见多识广,我们就都叫他大哥。女同学们也爱跟他说笑,他当时就挺能说的,啥事儿都说得挺神秘的样子。在专业课上他球类和跑跳都不突出,可是有两个项目比较好:一项是游泳,他从小在辽阳河沟里泡大的;再一项是投手榴弹,在部队训练的底子挺扎实,全班谁也投不过他,一出手就上60米。一到投弹时候他就很神气。但他文化基础较差,记得有这么一件事,在区运动会上,我们实习做田径裁判,盯终点,填报成绩单,应该写清某个运动员是第几道、多少号码、跑第几名、成绩多少秒。他开始不入门,动笔能力不行,只在成绩单上写了个“最后一名”,其他都没写清。辅导老师在总结会上没点名,就举这个例子挖苦学生,说最后一名是第几名?要是俩人跑呢,是亚军,仨人跑是季军,8个人跑呢?这最后一名算老几?取上没取上名次?大伙儿就哈哈大笑。那时候谁会想到马俊仁后来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田径教练呀!但是老马很倔强,从来不服气,尤其是嘴上更不服气。因为争论铁饼出手以后是逆时针转还是顺时针转这么个简单问题,本来老马说错了,他能和另一个人打起来!
打完也不改口。要说人受歧视也是一种动力吧,老马对业务还是挺钻研的。
到了1970年1月份,全班都要分配了,老马很不幸,给他分到鞍山市最偏远的山区中学去了,就是后来他作报告提到的那个五十五中。记得当时就只把他一个人分到农村去了,别人都分得挺好,大部分在城镇厂矿,我们当时挺同情他。老马非常不服,情绪也不好。毕业时同学们各奔东西,告别时候他对我说了几句话,到现在我印象非常深。他说,别看他们分配得比我强,咱走着瞧,我马俊仁将来非干败他们不可!20多年以后想起来,逆境出英雄,这话让他给说着了!当时他去了五十五中,辛辛苦苦建立了运动队,在山上开出了体育场,立志要在鞍山比赛中拼一拼。大概不到两年吧,零的突破,他那个学校在鞍山就打第一了,谁也想不到的事,这个学校以前从来没在运动会上拿过分儿。你看老马的队伍,是最不正规的,小队员们都没有运动衣,女孩儿们上身穿着土布兜兜,下身穿着老百姓的大裤衩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