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引火上身
    晁错削藩最终将中央政府与诸侯王国的矛盾激化到了顶点,刘启的对面全都是被晁错推过去的自家亲人。我们不能知道刘启那时是不是还被晁错蒙蔽,可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晁错在一门心思地打着“爱国”和“拥护国家统一”的旗号把国家往火坑里推,他插手老刘家的闲事,最终也令自己树敌无数、众叛亲离。

    明人张燧有一本书叫《千百年眼》,是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史论集,其中有许多观点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因而成了许多古人的一本案头书,算得上是研究史学的一本“武林秘籍”。这本书在评价晁错削藩的时候说道:“急着削藩必定会把诸侯王逼反,而缓缓地处理王国问题可能反而不会促使诸侯王国最终反叛。刘濞受封吴王的时候已经是壮年时节了,到了景帝朝早已是垂垂老矣。晁错急着削藩,不懂得忍上几年让诸侯国实力自然瓦解。即使是削藩也该慢慢来,一点点来。像晁错这么弄,最终只能导致他自己身死,并被天下耻笑,同时让自己的国家也陷入危难之中。”

    诸侯已经坐大,这时反倒不该对他们下狠手,晁错在文帝年间提出削藩或许还有些道理,具有一些可操作性。然而到了景帝朝,盲目削藩就是在逼反诸侯,晁错缺乏在思想境界上与时俱进的意识,削藩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霸王硬上弓,这招过时了。

    直到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提倡“推恩令”,他就给武帝说:“如今的诸侯要么是十几座城池连在一起,要么就是土地旷阔幅员千里,慢慢收拾他们容易让诸侯王们娇惯放纵自己,把自己的国家折腾坏;你要是急急忙忙地收拾他们,反倒会促使他们联合起来朝长安发兵。如今用法令强行削夺诸侯国的土地,这最终就会导致诸侯王相继反叛,重蹈晁错的覆辙。”

    晁错在后世已经成了盲目削藩最终引火上身的“负面典型”了。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晁错当上御史大夫后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筹措着削藩的计划。他上书刘启,要求查处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同时将许多诸侯王代管的一些原属中央的郡县行政权收归回来。

    奏折上奏后,刘启让公卿列侯以及贵族们商量一下这事。大臣们明知自己说话也没用,皇上只听晁错的,因而闭口不言,同时心里还盘算着皇上或许也只是作作秀罢了,人家心里面只有“峭直刻深”的晁错。

    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明确地站出来反对晁错的意见,此人就是窦婴。

    窦婴敢站出来跟晁错对着干,那是因为他的后台比较强硬,此人乃是窦太后表兄的儿子,外戚出身。他曾做过吴国的丞相,后来因病被免官,在刘启即位之后被重新起用,担任詹事一职,主管太子宫中和皇后宫中的事务。虽然日后窦婴和窦太后关系搞得很差,但此时窦婴和窦猗房并没有翻脸,加上这个人本身就比较有才,所以此时,他在朝堂上的发言还是能勉强地灌进刘启那几近塞满了晁错思想的耳朵。

    刘启当然最终并没有听取窦婴的意见,但从此晁错就和窦婴结了仇。晁错身上具有十分强烈的法家人特有的性格特点,就是爱记仇,他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亏得晁错死得早,不然窦婴肯定没有好下场。

    晁错在御史大夫任上又修改了三十多条法令,弄得朝廷上下的大臣们心里都把晁错恨得牙根疼,但晁错却视而不见,依旧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削藩和政改这两项事情的计划筹措当中。

    晁错修改法令,在全国都掀起了不满,他的父亲听说儿子一门心思变法,就专程从颍川来教育儿子。晁错的父亲说:“儿子诶,你脑子清醒清醒吧。当今的皇上乃是刚刚继位的新君,政治经验不足,他说话那都是意气用事,哪天他反悔了,你就等着倒霉吧。你现在在朝廷里身居要职,要削减诸侯王的封地,离间别人家内部的情感,你这么做不觉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当道家统治中国简介 >当道家统治中国目录 > 引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