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饮料琐谈
如说是饮料,它是多种草药制成,味道很怪,北方人多不适应。“王老吉凉茶”在广州最为有名,据说王老吉最初只是挑了担子叫卖,本小利微,某次遇到一批外国人来羊城,感受时疫,喝了王老吉的凉茶后反而上吐下泻,王老吉以为自己闯了大祸,多日不敢露面。哪知这批外国人吐泻之后,立感精神大爽,时疫痊愈。为了感谢王老吉,送了他一笔钱,于是王老吉扩大了经营,“王老吉凉茶”的招牌也就遍布羊城了。后来就连香港、吉隆坡、新加坡这些城市,也有“王老吉凉茶”的招牌。

    酸梅汤是最传统的中国饮料,夏日饮用最是消暑解渴。

    《都门杂咏》中有“……炎伏更无虞暑热,夜敲铜盏卖梅汤”之句,便是写夏日的夜晚,走街串巷卖酸梅汤的。这种走街串巷的贩者,多是用手推车驮木桶,与果子露一起卖,卖者在拇指、中指与食指之间夹住两铜盏,相互撞击,发生声音,俗称“打铜碗的”。这种车子上的酸梅汤质量较差,淡而稀薄,而且不十分洁净,最可取的倒是由于镇在冰桶里,异常清凉,一杯酸梅汤下肚,顿觉暑热全消。

    旧时北京最好的酸梅汤有三家,一是信远斋,二是丰盛公,三是通三益。三家的酸梅汤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选用上好的乌梅,反复煎熬,去其杂质,完全用冰糖,增加了酸梅汤的浓度。信远斋字号最老,除乌梅、冰糖外,用的桂花最多,故以“桂花酸梅汤”招徕顾客。这家店除了卖现成的冰镇的酸梅汤外,还卖装成纸盒的“桂花酸梅糕”,为的是顾客买回后可以自己调制。其实,如果真用一块酸梅糕调在水中,味道远不能与现卖的酸梅汤相比,就是色泽也差得很多。但是这种“桂花酸梅糕”空口吃却别有风味,就是外地人到北京,也要买上几盒回去送人。丰盛公在旧东安市场北门内,离东来顺饭庄不远。这家店以卖奶制品为主,如奶酪、奶卷、奶饽饽、酪干、杏仁豆腐等等,酸梅汤只卖夏天一季。记得幼时常被家人带去,进门总是先喝一碗酸梅汤,这里酸梅汤是用小瓷碗盛的,细瓷白釉,汤汁浓而红黑,一碗喝干净,碗的四周留下一层褐色的痕迹,这也就是丰盛公以广招徕的“挂釉子”美称,显示其酸梅汤的醇厚。旧东安市场拆除,丰盛公也就不复存在了。据说它在奶制品方面的经营业务,划归后来的梅园乳品店。梅园虽也卖奶酪等,但其品质是无法与丰盛公相比的。至于酸梅汤的制作工艺,就更是绝迹了。通三益在前门外,最有名的是秋梨膏,小时候每患咳嗽,被逼迫吃了不少秋梨膏,因此后来对秋梨膏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又与通三益的字号联系在一起,生怕通三益的酸梅汤也是秋梨膏的味道,所以我一直没有喝过通三益的酸梅汤。

    以上三家店,只有信远斋至今还在经营酸梅汤,但已没有现做现卖的冰镇酸梅汤了,厂家有几处门市,东琉璃厂西口一处已经歇业,两年前美术馆后街的店尚在。酸梅汤品种只有两类,一是瓶装兑制好的成品,开瓶即可饮用。另一种是各种不同容量浓缩的“桂花乌梅汁”,可能是由于制作工艺的改良,加上用的冰糖比例不够,已不似当年的信远斋酸梅汤了。至于“桂花酸梅糕”,更是绝迹多年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简介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目录 > 饮料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