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15章 东宫西宫(七)
种难题:如何征调木料和石料,如何搜罗各种门类的御用物品,如何采集奇花异木和珍宝,等等。在这些方面,蔡太师不愧为排难解纷的能手。

    他征得皇上的同意,下令在全国二十余路,设立了采伐木料、石料和收集上供物品的机构,在两浙、福建、广东、广西、荆湖、成都等路,设立了应奉局和制造局。他把他那双长长的手伸向全国各地,特别是伸向富庶地区和出产奇珍异宝的地区,因地制宜,征调特产。做到了放得开,收得拢,选得好,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分布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蔡太师的党羽们,深悉党魁的旨意,个个乐意奔走效劳。他们是为了升官发财才抱成一团的,结党是为了营私攀援,相互串通。在官场上既可立于不败之地,在钱财方面又可中饱私囊。现在太师爷给了他们能发财升迁的差遣,此时不狠狠地捞它一把还更待何时?再说京城中有太师爷这把大红伞保护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还怕什么?

    把堆积如山的并且源源而来的花石和上供物品,及时地运送到汴京城,是蔡太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他决定采取朱勔、蔡攸运输花石纲的办法。花石纲之名,始于崇宁年间,当时朱冲、朱勔父子进贡名花奇石和黄杨木盆景,皇上很是喜爱。但每年只贡献一二次,每次只数件而已。大观年间,朱勔得到童贯的支持,每次就满船而载,蔡攸见皇上喜欢此类花石和其它贡物,就授意东南和岭南各地的官员,竭力采献花石。到了政和初年,皇上对花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朱勔和蔡攸每次运送花石常达几十船,正式号称“花石纲”。

    朱勔主管的苏杭应奉局、两浙造作局,主要的是采选二浙的花卉、竹木,太湖、慈溪、武康的奇石,最新的丝绸、金玉、工艺品,以及山珍海味等。他在苏州和汴京都建造了花石所、养种园,规模不断扩展。蔡攸当时兼管东南各路和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市舶司的应奉事务,令属下进贡花石和珍宝,主要有福建的荔枝、龙眼、橄榄、异花,两广的奇花珍果、珊瑚,湖湘竹木,还有从南洋、西洋各国进口的香料、珍宝等。为了保证这些珍木能成活,色香不变,朱、蔡两人规定连根带巨土挖掘,用巨船运载,虽远隔万里,只需三四个月就能运到汴京。

    然而,在此之前的花石纲只能供应建筑龙德宫和小规模的园林,而要满足目前众多的庞大的工程的需要,则是远远不够了。蔡太师遂即下令增加花石直达纲,责令各路的转运使、发运使,自筹资金监造大船,并将此作为考绩的内容。当时的江淮发运副使贾伟节闻风而动,清理了下属各地的“欠款”,监造出大船二千四百艘,使大量的花石和供奉物迅速运到京都,受到了嘉奖。

    蔡太师还动用皇上去泰山封禅的二千余艘大船,并任命大内侍邓文诰为船队提举。黄河、长江中上游等地区的转运使,也纷纷仿效贾伟节,忙于造船运送巨木花石。各地官吏也忙于造船,抢夺民船,占用运粮船。一时之间,国内各大河大江乃至沿海,岫舻千里,彩旗蔽空,都在忙于运送花石和御前应用物资。这真是盛况空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太湖汪洋浩瀚,周围有五百余里,湖中有大小七十二座岛山,湖水将苏州、湖州、常州联成一片。晴天湖水清泓深碧,波涵山影,阳光照耀水面,处处浮光跃金,紫蛇狂舞。风雨天则浪涛汹涌,拍击群山和沙滩,犹如万鼓齐鸣,吞吐乾坤。

    这里的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百姓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辛勤劳作。他们把最好的稻米和水产送到京城和官府,把无与伦比的丝绸和种种工艺品敬献给皇上。渔夫舟子出没烟波,久经风浪。豪商游宦经由此湖引帆随风,由松江直达大海,由南运河直通南北各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叙写春秋时吴越雄师在此地龙争虎斗,范蠡偕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极品吴掌柜简介 >极品吴掌柜目录 > 第715章 东宫西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