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会议学:开会重要性和人数成反比
、少林寺大会,尽数沦为不知所云的愚战恶斗。在少林寺大会上,少室山门前的群雄们兴高采烈,呼朋唤友,点评英雄,自以为参与了一场武林盛事,尤其是亲眼旁观了不少高手打架,“都觉今日得见当世奇才各出全力相拼,实是大开眼界,不虚了此番少室山一行”。
然而他们可知道,就在外面的打斗热闹进行的同时,真正重要的小会正在藏经阁里秘密上演?可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形如砝码,被萧氏、慕容氏等几大高手在天平上拨弄吗?
金庸小说里,开会最多的莫过,也将“小会干大事、大会不干事”的特征体现得最明显。除鳌拜、撤三藩、平边患,这几件大事的拍板,全在小玄子和小桂子两人开的碰头小会上。等最后再发诸朝臣讨论时,看似热火朝天,实则大家不过是抱着康熙和韦小宝编好的剧本背书而已。
当然,武林江湖亦有规矩,大会自然有其意义,一些必要的形式仍然是需要的。像康熙主持的撤藩讨论大会那样,确实不能不开。怕就怕最后把大会开成闹剧和笑话,反而耽误大事。
金庸江湖里最无聊的一场大会,就是里所谓的“杀龟大会”——天下反清复明的英雄好汉群聚河间府,商讨剿杀吴三桂的大计。
会议的规模十分隆重,“黑压压的坐满了人”,从明朝宗室到云南沐家、台湾郑家、武林豪强等各方势力云集,有的明朝遗老遗少还穿着故国衣冠,极壮声势。会务工作也是相当到位,“牛肉,面饼,酒水,流水价送将上来,群豪欢声大作,大吃大喝”。
可这么重要的大会,产生了什么成果呢?主要成果有两个:一是出了一本《杀吴三桂方案集》,内容五花八门,有的说要凌辱吴三桂N代祖宗,直接换掉他家族基因,让他未生先死;有的说要杀吴三桂全家,留他独活,让他孤单伤心而死;有的说要将陈圆圆抓来送到窑子里,让吴三桂真正做乌龟,郁闷憋屈死。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二是搞了一个《杀吴三桂小组人员名单》,成立了十八个“杀龟同盟”,推选了郑克爽等十八个“盟主”和陈近南等两个“总军师”,可谓是为杀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翻完全书,此后整整二十三回、上百万字里,这些杀龟方案一条也没有执行,这些组织一点也没有发挥作用。到了最后,“盟主”郑克爽反而一刀杀了“总军师”陈近南,我们才反应过来:好个无厘头的“杀龟大会”啊,最后“龟”没杀了,杀“总军师”倒是挺利索。
或有人问:难道“杀龟大会”就一无是处吗?那也不然,好处还是有的,那就是“杀龟大会”的组织者居然并不勉强大家参会和表态。原著上说,会场的一侧角落里“疏疏落落的站着七八十人”,他们“既不愿做盟主,也不愿奉人号令”。而作为组织者的顾亭林和冯难敌,也“明白这些武林高人的脾性习性,也不勉强”。
亏了这一个“也不勉强”。如果会议组织者冯难敌先生抽出刀子说:今天的“杀龟大会”上谁不表态,谁就是缩头乌龟,我们就先把他杀了,那该多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