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很难说袁世凯不知道发生在武汉的那场密谈。所以,一旦平定了南方的军事反抗,江山坐稳,老袁就不容黎元洪独立在外了。三番两次请不来后,大总统索性将自己的第一爱将兼干女婿、陆军总长段祺瑞派到湖北屈尊担任代理湖北都督,迎请副总统到北京赴任,且连第二天北上的专列都准备好了!这回可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矣!
民国二年(1913年)岁杪,黎元洪只得愀然告别故里,赴京当他的副元首去了。他显然没有料到,他会一去不还乡!
入京以后,他曾给鄂中父老驰电:
(前略)元洪不德,滥握军符,义旗一举,蒙鄂中军、学、绅、商各界推举都督一席,力辞不获,勉竭绵薄。……今者燕京之行,原因磋商要政,将来驻都、回鄂,两难预揣。
你看,他以为还有可能回湖北呢!
直到整整二十年后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他回来了,却是躺在巨大的楠木棺里回来的,是被国民政府隆重地自天津运回武昌的。是年,黎元洪在津门过世已五载矣!
再说回到北京。在前门火车站,他受到了高规格的迎接。袁大公子袁克定和总统府侍卫长荫昌等代表老袁到车下迎候。隆重的欢迎仪式过后,他被接上了那辆中国最高规格的金漆朱轮双马车,而这辆大总统的专车,除袁本人偶尔乘坐外,只在上一年夏天拉过来京的孙中山。
黎元洪被袁大总统像迎国宝一样地迎进了“新华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南海。
民国时代的北、中、南三海,不再是清王室的“西苑”,北海被辟为国民的公园,但中海与南海却成了“公府”及总统官邸。袁大总统从铁狮子胡同把繁多的政务和同样繁多的家眷一道搬进了中南海后,改名“新华宫”,中南海遂又复为禁地。
老袁差人把“副总统办公处”的牌匾挂在了南海最优美的瀛台上的庆云殿大门上方。黎元洪的家,自然也安置在了瀛台。
凡进过中南海的人都知道,新华门与瀛台一南一北,隔一汪碧水(南海),遥遥相对。
1983年春,我曾有幸两入中南海参观。在被称作“拨乱反正”的那个时期,中南海东侧的毛的旧居一带曾不公开地向人们开放过。
瀛台的确很美,不大的人工岛上,有宏殿琼阁,有奇石异木,而且,它的色彩十分瑰丽。岛上的皇家建筑不再是单调的明黄色与朱红色的交响,在黄与朱之间,古建筑师巧妙地加进了一方方绿莹莹的琉璃砖瓦的音符,使壮丽的瀛台既不失帝王之气,又不乏人间的平实。
上世纪50年代,健康的毛泽东常从自家的“菊香书屋”小院儿里步出,经过曾是袁世凯住处的丰泽园,往西没多远,就踏上了登瀛台的宽桥。
这座用黄与绿的琉璃砖瓦砌成的桥,是登瀛台的唯一通道。
光绪皇帝被困岛上时,没有这座桥,慈禧老太太让她的过继儿子老老实实待在仙境里悔过,如需下岛,则由太监们划船“接驾”。若不是想到可怜的载湉人生的最后十年一直困在岛上并最终死于岛上的涵元殿里,我还真要在垂柳依依波光潋滟的瀛台上沉醉呢!
那会儿我并不知道,光绪之后的另一位大人物也曾是这美丽岛上的孤寂囚徒,只不过他没像前任主人一样死在这里罢了。他定居瀛台时,也没有这座桥,他与家人上岛下岛,或来宾进进出出,都需要乘六座的渡船,冬天则是人推的冰船。
瀛台乃凡人们想象中的仙境,但仙境中的孤寂与清冷又哪是凡人所能忍受的!清季的光绪帝深知瀛台之凄苦,民初的黎元洪也体味到了被闲挂于琼岛上的难耐滋味。贵为一人之下、亿人之上的副总统大人,竟然发出过“遥望汉江,不禁泪下”的喟叹。他对前来拜访的故交喟叹:我做了光绪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