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上问
国家一把手就是你的啦!
有黎致袁信为证:
公果能归来乎?与吾徒共扶大义,将见四百兆之人,皆皈心于公,将来民国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中华共和大总统公固然不难从容猎取也。
南方各独立省推举的代行大元帅黄兴,则通过在北京内阁当局长的同乡杨度转告老袁:
(只要袁)与民军一致行动,迅速推倒满清政府,令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则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断推举项城无疑。
那会儿,南方还没想好未来的中华民国元首的具体名称,所以,黄兴就写了个“大统领”。
其他的革命党人也致电洹上村,称只要袁“回旗北上,犁扫虏廷”,则“汉族之华盛顿惟阁下是望”。
更让今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孙中山在接到袁的赞成共和的电文后,大喜过望,竟然对袁说出如此“刺耳”的颂语来:
文(孙自称,下同)以菲材,辱膺国民推戴,受任以来,拮据张惶,力不副愿。……幸得清帝逊位,民国确立、维持北方各部统一,此实惟公一人是赖。语云:英雄造时势。盖谓是也。文徒何功?过蒙奖誉,曷胜愧汗。新旧交替,万机待举,遗大投艰,非公莫办。谨虚左位,以俟明哲,曷胜伫立,翘望之至!
把他捧得多高!
而南方的革命党和立宪派说话算数,在此后的民国首任大总统选举中,代表全国十七个省的十七位议员们,所有的票上都写着一个名字:袁世凯。要知道,这是连孙中山也未曾享过的一致首肯——先前选举临时大总统时,禀性各异的各省议员们就只让“国父”得了十六票,另一票有人投给了黄兴。
所以,民国元年(1912年)2月15日,南京的临时参议院在大总统选举结果出来以后,当即致电远在北京的袁世凯:
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第一华盛顿。
民国成立后,孙文与黄兴两位革命党首领应袁世凯之邀,先后抵达北京与之共商国是,这是近代中国三巨头的第一次相见。多次密谈后,孙文的感慨是:“今日之中国,惟有交项城治理。”黄兴见过袁后,也对党内表示:袁总统“实为今日第一人物”。这和前清李鸿章的遗言“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有什么两样?
后来,国民党人称孙氏不做民国大总统是出于革命家的博大胸襟与谦让精神,而实际上,孙氏既没有把握坐稳江山,各省代表们也不会把票都投给他。不然,他哪会牺牲自己和同志们浴血奋斗多年争来的胜果,而让一个前清的备受争议的人物去独享?
故欲治民国,非具新思想、旧经练、旧手段者不可,而袁总统适足当之。
这是孙文当时的说法,虽内蕴激励袁氏的含意,但又何尝不是孙氏政治观点的坦白?从来没在体制内待过的人,遽然上岗,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这是谁也不敢打保票的事啊!于是乎,孙氏就由衷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既然中华民国的开国领袖都这样讲了,你能说这漳洹水既浅薄又粗俗吗?
看来,满天下传闻是老袁曾出卖了谭嗣同,捎带着也出卖了“旷代之圣主”光绪皇帝,但他的声誉在当时并未受太大的损失;而且,尽管他悍然称帝得罪了天下人,但以他的侧面头像为标志的民国货币——银圆(俗称“袁大头”)却一直使用到他死后的好多年。中国人不光在货币流通上需要他。
北洋军阀集团只是在这个首领死了之后,才分化了,而且被人分化成以籍贯划线的“系”,即安徽籍的段祺瑞的皖系,直隶籍的冯国璋、曹锟的直系,乃至外围的奉天(今辽宁)籍的张作霖的奉系,此三“系”相继成为袁世凯身后的北京政权的统治势力。
极